薄薄一张纸,能托起怎样的份量?在重庆云阳县红狮镇咏梧社区,一群大学生以巧思与耐心,为当地儿童打开了一扇发现“纸间乾坤”的窗口。7月8日,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儿童早期发展学院“四叶草”红岩精神学习教育团的实践课堂上,一场名为“折梦童心,纸载希望”的主题活动,让传统纸艺悄然化为点燃创造力、润泽心田、传递信念的桥梁,纸页翻飞间,承载的是童真梦想,亦是成长的无声力量。(通讯员周思怡刘艳菲)
一、纸为媒:在方寸之间唤醒斑斓童心
活动开始前,趣味的“逛三园”游戏瞬间激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是思维活跃度的试金石,更是后续美育创作的序曲。当五颜六色的卡纸分发到孩子手中,那份跃跃欲试的兴奋,预示着创意之旅的启航。
团队成员深知,美育并非技能的简单灌输,而是启发与陪伴的艺术。从造型活泼的“创意小猫”,到要求精准细致的“幸运星星”,每一个折痕,都蕴含着不同的挑战与乐趣。当“星星”成为少数孩子面前的“拦路虎”,志愿者们没有急躁,而是俯身、示范、鼓励,用行动诠释着何为“细致的陪伴”与“坚持的意义”。
折纸不仅是塑形,更是想象的延伸舞台。水彩笔的涂抹、黏土的塑形点染,孩子们随心赋予纸艺作品独特的生命与故事。而随后的“创意圆圈”环节,则将这场视觉与思维的盛宴推向高潮——规定是圆,创意无界。单调的圆形框架中,竟有嘉兴南湖的红船、代表工农团结的镰刀和锤子、戴着头盔的战士......一个个小小圆圈,如同被施了魔法,承载着截然不同的心灵图景。

老师讲解课程内容。涂璐瑶曹娜供图
二、心为核:自信表达中聆听童声梦想
课堂的尾声,从指尖创造跃向言语表达。作品展示台上,孩子们手持心血之作,用稚嫩却不乏条理的语言,大方分享构思的源头、色彩的象征、画面背后的奇思妙想。一个绘制了革命战士的小男孩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应该一直记得他们。”对革命战士的敬仰,闪烁在他们真诚的叙述和发亮的眼睛里。
实践活动特设的优秀作品评选,并非为区分高下,而是搭建一个鼓励表达的舞台,珍视每一份与众不同。“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团队成员强调自信展示,学会倾听,让孩子们明白独特的想法值得被看见、被尊重,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老师认真上课场景。曹娜涂璐瑶蒋文君供图
三、情为脉:寓教于乐中赓续红色基因
本次实践活动的深层意义,在于将传统美育与红岩精神的时代内涵做了巧妙融合。团队将红岩精神“折”进了每一个实践环节:体现在指导者面对儿童难题时的耐心与细致上;映照在孩子们挑战复杂折纸后收获成功的喜悦里;更深植于引导者尝试用“圆”诠释敢于突破、独立思考的价值观念中。
寓教于乐,薪火相传。重庆幼儿师专“四叶草”红岩精神学习教育团此次赴红狮镇的实践,正是对“如何在美育活动中实现文化传承、品格锤炼与精神浸润相结合”这一时代命题的生动探索。团队未来将持续深耕传统文化与乡村青少年教育的创新融合,将美育的种子播撒得更深、更远,努力让每一次“折”的过程,都成为“希望”厚积薄发的起点。

小朋友展示作品环节。曹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