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巢湖学院学子三下乡:巧思绘就乡村景 携手共谱振兴篇

    2025-07-12    阅读:
    来源: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7月3日,由巢湖学院学生组成“乡采熠艺”村韵定制活动实践团队,前往巢湖市视爵设计公司,联合开展含山县昭关镇花冯村与严二村改造方案设计工作。此次实践是巢湖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旨在发挥专业优势,为两村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文旅贡献创意与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进行调研讨论。任冰冰 供图

察实情夯基础,创意锚定乡土根
 
上午9时,实践团队抵达视爵设计公司时,设计公司工作人员已将两村的实地勘察资料整理完毕——从标注细节的墙面照片到场地环境全景图,从村民访谈记录到周边景观分析,内容详实。“花冯村主巷道那面开阔的空白墙,很适合做大型主题墙绘;严二村广场旁那片通透的公共区域,刚好能承载田园风与科举文化融合的打卡场景。”带队老师石惠指出照片中的场地特点,向两组同学细化空间条件,“设计要贴合现场实际,让创意能稳稳‘扎根’在乡村里。”

绘村景融特色,妙想勾勒双村魂

负责花冯村设计的小组,紧扣“江湖风”深挖创意,结合实地勘察结果规划系列打卡点。针对主巷道那面开阔墙面,计划绘制“江湖群像”墙绘:左侧区域呈现《射雕英雄传》郭靖守襄阳场景,中间部分绘制《笑傲江湖》令狐冲遇风清扬片段,右侧留白处设计“江湖问答”互动区,按墙面比例协调构图;相邻墙面点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等古风名句,让江湖豪情与乡土气息相融。
 
在村口实地勘察过的闲置场地,该组计划打造“江湖书栈”网红打卡点:用老石磨、旧木架搭建仿古风书架造型,周边墙面绘制《九阴真经》《论语》等古籍插画,悬挂“书中自有江湖路”等木质牌匾;预留互动区供游客写下自己的“江湖名号”贴在墙面。“这些设计完全贴合现场空间,施工时能顺利落地。”石惠老师查看设计草图后道。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研讨会。任冰冰 供图

负责严二村设计的小组,围绕“田园风”核心,融入科举文化元素打造特色打卡点。依据村道两侧适合绘制的墙面区域,计划绘制“科举之路”主题墙绘:以田野风光为背景,按“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的科考流程分段呈现,搭配“十年寒窗”“连中三元”等典故插画,用稻穗、荷花等田园元素装饰边框,让严肃的科考历史多了几分乡土暖意。
 
在村中心广场旁,结合开阔空间打造“独占鳌头”互动打卡点:背景墙面绘制状元跨马游街场景,游客可站在“鳌头”处拍照,寓意“学业进步、事业争先”;周边点缀“魁星点斗”“五子登科”等小故事墙绘,配上通俗注解,让游客在拍照中了解科举文化。
 
此外,严二村方案还包括“诗画田园”细节设计:把科举文化藏在田园风光里,既有教育意义又不生硬。石惠老师建议,可加入当地历史上是否有科举相关的民间故事,让内容更贴近村子。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石惠 供图

细打磨促落地,巧思点亮振兴路
 
下午,实践团队两个小组汇总方案并向设计公司汇报。花冯村的“江湖风”打卡点涵盖主题墙绘、互动书栈等场景,严二村的“田园风”设计融合科举文化与乡韵元素,均基于实地勘察结果设计,着力打造让游客愿意驻足、分享的文旅亮点。
 
设计公司肯定了两组方案的可行性:花冯村的江湖故事有记忆点,严二村的科举文化融得巧,加上贴合实地条件,落地没问题。并建议:要进一步细化互动设计,比如在严二村“科举之路”墙绘旁设置“答题赢小礼品”环节,在花冯村打卡点摆放武侠道具供拍照,提升体验感。
 
参与实践的同学表示,此次结合实地勘察的设计让他们明白,网红打卡点的核心是“有故事、能落地”;花冯村的江湖墙绘贴合墙面实际,严二村的田园与科举场景呼应现场空间,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乡村的文旅名片。 

下一步,实践团队将根据设计公司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方案,结合实地照片与记录的尺寸数据制作施工效果图,确保设计方案精准落地。期待这些打卡点能让花冯村和严二村焕发新的文旅活力,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感受乡村之美。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