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色绘振兴:“市外桃源”在白箬铺的田野答卷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青春植进泥土里。”7月10日,湖南工商大学“市外桃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奔赴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用一场跨学科、全链条、可量化的乡村调研,在稻浪与果香之间写下“国之大者”的青春注脚。
盛夏时节,望城区白箬铺镇稻浪翻青、果香四溢。10日,“市外桃源”调研团走访光明、大塘、胜和三村,一幅“红色引领、绿色打底、金色富民”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展。奇稷布谷300亩研学基地书声琅琅,贝拉小镇童声鼎沸,米粉厂、草莓园、云开庄园串珠成链,昔日“空心村”正蝶变为“网红村”。“红色基因+绿色生态+金色产业”,在光明村不是口号,而是一节节可体验的研学课程。清晨,团队跟着奇稷布谷主理人裴老师穿行于300亩果园:黄桃、黄金梨、夏黑葡萄、阳光玫瑰即将于7月20日进入采摘旺季。“我们只做扎实的内容。”裴老师说。“把自然还给孩子,把家长交还给自己。”这是学堂的口号,也是团队成员们现场体验后的共识。
返乡创业者廖红的故事相当精彩。2019年,她辞掉城市HR工作回村,从种经济作物到运营“白箬三美”视频号,再到出任光明村乡村CEO,短短五年,已整合不止10个村社资源,推出“庭院经济”新模式:妇女们把自家庭院变成自然课堂、手作工坊,一桌土菜。“乡村不是退路,而是舞台。”在大塘村,副书记把“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比作“超级保姆”: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对接企业、统一分配收益,既让村民“旱涝保收”,又让企业“拎包入驻”。胜和村则把闲置幼儿园改造成“中国振兴大酒楼”。
当夜幕降临,光明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灯依旧亮着——那是湖工商青年在用专业与智慧,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写进白箬铺的夏夜晚风,也将把这份滚烫的“三下乡”答卷带回校园,让更多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团队: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市外桃源 调研团
文: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徐海栋
图: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朱德坤
审核老师:
联系方式(QQ):3353575304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