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蝉鸣,绿意葱茏,一场奇幻旅程悄然迎来。安溪茶学院“农旅焕新,育苗筑梦”实践队在安溪县蓬莱镇进来学校阅读成长中心开设了非遗文化体验课程,以“文化+体验”的创新方式对非遗文化进行授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探索其教育价值,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让乡村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
“我们今天这节课来讲讲中国非遗剪纸……”,7月7日,非遗文化体验课程向孩子们展示起中国非遗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非遗剪纸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部镌刻在纸上的“活态史书”,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密码与乡土中国的记忆。如今,这门古老技艺正焕发新活力。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架起连接历史与当下、中国和世界的桥梁。课程从非遗剪纸在我国的重要地位讲起,引起同学们的深厚兴趣和深入探索欲望。

图为授课老师向同学们讲解非遗文化剪纸在我国的地位。吴一虹 摄
该课程涵盖了剪纸的内涵来源、剪纸的文化标志和剪纸的制作与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多个内容框架,逐层深入,步步推进,带领孩子们走进这一场奇幻旅程。“剪纸图案多样寓意深远,有着代表幸福、喜悦、权力、富贵和吉祥等寓意,那同学们觉得什么图案可以代表吉祥呢?”授课老师讲解着剪纸非遗文化的寓意,向小朋友们发问。“龙凤,因为龙凤呈祥”“鱼,因为年年有余”“牡丹,富贵吉祥”“百合,百事如意”,同学们的踊跃发言让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氛围,孩子们在回答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同时课程融合了纪录片、图片、动画等,同学们能够更好理解非遗剪纸中的奥妙。

图为用视频展示的方式了解剪纸。吴一虹 摄
同学们有了对非遗剪纸的初步认识后,由授课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剪纸的制作教程和注意事项,授课老师手拿剪纸作品向同学们讲述剪纸中的月牙纹、锯齿纹、圆形镂空等图案设计和二折、三折、四折的折纸方式,听着授课老师的描述同学们迫不及待翻转对折手上的红纸并用手中的铅笔在对折后的红纸上画上自己的图案构想,化身一位位梦想传承人,仿佛在裁剪一段巨大而又美妙的非遗画卷,缓缓展开。
图为同学们制作剪纸。吴一虹 摄
同学们表示,通过亲手制作非遗剪纸,不仅学习到了非遗文化的寓意,还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承重要性。
一张薄纸,一把剪刀,便能创造出一个古老而灵动的民间艺术。此次非遗剪纸文化体验课程,既让同学们了解并喜爱上非遗剪纸这一文化瑰宝,也为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未来,非遗剪纸正以“小切口”展现“大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续写着属于当代的新篇章,让千年文脉在方寸之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