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在湘西古丈县民族中学继续开展趣味数学课堂。教学组成员邹烨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为主题,通过生动的实验和互动探究,带领学生们走进几何世界,感受数学的逻辑之美。课堂以生活实例为引,结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规律,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领悟数学的严谨与趣味。
实验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高楼大厦的图纸缩小后依然能保持原貌吗?”课堂伊始,邹烨老师以建筑设计中的相似原理为切入点,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她通过PPT展示了两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边角关系,并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如何用数学方法验证它们的相似性?”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气氛热烈。
随后,邹烨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分发两条直线和一组平行线,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图形并测量线段长度。通过计算比值,学生们发现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比例相等。“原来平行线还能‘分’出比例关系!”一名学生兴奋地说道。这一实验不仅验证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也为后续的相似三角形判定奠定了实践基础。
 
互动探究,揭秘判定定理
在探究环节,邹老师以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如果平行线截的是三角形的两边,会得到什么结论?”学生们通过平移平行线,观察图形变化,发现所截线段依然成比例。邹烨老师适时引入“A型”和“X型”模型,结合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
“现在,谁能用这个规律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邹烨老师抛出挑战性问题。有学生主动上台,结合黑板上的图形分析道:“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与其他两边相交,那么它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角相等、边成比例,所以它们相似!”邹烨老师对他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学生们通过逻辑推理和合作讨论,深刻理解了定理的内涵。
 
趣味应用,链接生活实际
课堂尾声,邹烨老师布置了一道开放性问题:“如何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测量校园旗杆的高度?”学生们跃跃欲试,提出利用影子比例、镜面反射等多种方案。教学组组长向素妍表示:“这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扎根乡村,践行教育使命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始终秉持“以专业服务乡村”的初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实践。邹烨老师在课后分享道:“看到学生们从‘怕几何’到‘爱探究’的转变,我更加坚信趣味教学的力量。”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乡村教育,以创新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让数学的种子在乡村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