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电”亮童心,探知有“导”

    2025-07-16    阅读: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四进永和服务队
    为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激发基层儿童科学兴趣,2025年7月15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四进永和服务队成员杨李浩走进广州市黄埔区永和社工服务站,开展以《人体导电灯泡》为主题的电学互动课堂。
    课堂伊始,授课老师便用一个奇妙的“魔术”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当授课老师接触灯泡的底部与灯头时,灯泡瞬间亮起,然而数位小朋友被邀请上来一同拿着灯泡时,灯泡却毫无反应。“它坏掉了吗?”小朋友们感到疑惑,但在授课老师继续引导下,当他们手拉手站成一圈时,灯泡便“啪”地亮了起来!“哇!亮了!”“我身体里有电!”教室里瞬间沸腾。这种以“魔术”引入的教学方式,巧妙打破了孩子们对科学的距离感,成功点燃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为什么手一牵,灯泡就亮了?”面对授课老师的提问,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随后,授课老师用“电宝宝走路”的故事引出“电流通路”原理:“电宝宝不喜欢被打断,它只有在大家手拉手、不掉队时,才能顺利回家。”于是小朋友们在欢声笑语中理解了“通路”概念。这种科学实验与理论讲解、身体参与与角色代入的课堂体验让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也更易于小朋友们记忆和迁移。
    为深入探究电流通路的条件,授课老师拿出金属勺、塑料尺、木棍和橡皮等材料,请小朋友们一一尝试接入电路中,并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总结规律。小朋友们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逐步构建起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科学认识,并学会从失败中归因分析,在尝试中改进完善的科学素养。
    课程尾声,授课老师展示了几种生活中错误用电的场景,如用湿手摸插座、用铁丝代替电线等。“不行!湿手会被电打!”“不能用铁丝,太危险!”小朋友们立刻运用所学知识指出错误,并描述自己对安全用电的理解。“我回去要告诉爸妈,排插不能连排插!”这种将知识转化为安全提醒的责任感,正是科学素养内化于心的体现。
    四进服务队本次开展的电学互动课堂,以身体为导体、以思维为开关,让孩子们在牵手之间领悟电的奥秘,在实验中播撒科学思维的种子。这堂充满智趣的“小课堂”,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之光,更照亮了他们通往科学世界的信心之路,为“百千万工程”在基层儿童科学素养提升中注入了青春动能。
通讯员:杨李浩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