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一师学子三下乡:小手剪春秋,非遗剪纸课堂里的传承绽放

    2025-07-16    阅读: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指尖翻飞流转间幻化为栩栩如生的图案。在张煦涵老师精心设计的剪纸艺术课堂上,学生们化身小小非遗传承人,在向素妍老师、邹烨老师、邓婕老师、夏坤荣老师的引领下,开启了一场妙趣横生的传统剪纸探索之旅。

课堂以“对称剪纸”为钥匙,巧妙开启了传统艺术的大门。张老师引导学生们将目光投向生活——窗棂上精致的窗花、冬日里晶莹的雪花,无不蕴藏着对称之美。在观察与惊叹中,抽象的数学概念瞬间化为指尖可感的艺术法则。课程采用清晰的步骤化教学:从纸张的精准折叠,到对称图案的创意勾勒,再到剪刀的谨慎游走。每一次对折、每一笔描绘、每一次裁剪,都在细致拆解中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与手眼协调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播撒下审美的种子。
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沉浸在创作的喜悦里。红纸在灵巧的小手中逐渐绽放出独特的对称纹样。这不仅仅是一次手工实践,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张煦涵老师将古老的剪纸技艺与现代生活体验完美融合,让传统非遗不再遥不可及,而是成为孩子们手中可创造、可玩味的鲜活艺术。

“这堂课太神奇了!看着自己剪出对称的花纹,感觉像变魔术一样!” 一位学生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老师们则欣喜地看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动手实践的乐趣与传统文化魅力相遇,学习便自然发生。
本次剪纸课生动诠释了“寓教于美,以艺育人”的深刻理念。张煦涵及其教学团队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不仅传授了一项精妙的传统技艺,更在学生们心中悄然点亮了一盏守护文化根脉的灯。当剪刀裁开红纸的瞬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随着纸屑的纷飞,深深嵌入了新一代的心灵图景。这方寸之间的艺术,正为非遗的传承剪开充满希望的未来之窗。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