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节日彩灯熄灭一串,整条灯链就陷入黑暗?而教室的日光灯管坏了,其他灯管却依然明亮?" 随着夏坤荣老师抛出这个生活谜题,物理课堂瞬间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在邓婕、邹烨、张煦涵老师以及唐单倩、向素妍老师的共同见证下,一场关于电路连接本质的探索之旅在电流的脉动中拉开序幕。
夏老师以学生身边的真实场景为钥匙,精准切入串联与并联的核心差异。课堂化身为小小电工实验室:电池盒、小灯泡、彩色导线在课桌上铺陈开来。"动手组网!"——学生们分组协作,在亲手搭建中体验电流的轨迹。当串联电路中一盏灯泡被取下,整条路径瞬间陷入黑暗;而在并联的"双行道"上,关闭其中一条支路,其他灯泡依然熠熠生辉。电流表如敏锐的探测器,穿梭于不同节点,清晰记录下串联电流的"同舟共济"与并联电流的"分道扬镳"。

"奥秘藏在路径里!"夏老师抓住实验生成的关键时刻,将具象操作升华为抽象模型。他巧妙引入"电流高速路"的比喻:串联是唯一的单行道,所有车辆(电荷)必须顺序通行;并联则是多车道立交桥,车流可自由选择路径。电压表读数在不同位置的"海拔差"更直观揭示了电压分配的规律。当学生亲手绘制的电路图从实验台跃上黑板,抽象的物理符号终于与闪烁的灯泡建立起牢不可破的联系。

"原来我家客厅的灯都是'立交桥'模式!怪不得妈妈关掉台灯,我的顶灯还亮着!"一位男生恍然大悟的感叹引来满堂笑声。听课老师们频频点头,记录下学生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当物理定律从导线与灯泡中自然生长出来,理解便有了真实的温度。
夏坤荣老师这节充满巧思的电路课,成功打通了生活经验与物理原理的"任督二脉"。通过"情境导入-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的三阶跃升,他将枯燥的定义转化为可触摸的真理,让串联的严谨秩序与并联的灵活自由,在少年们心中奏响和谐的科学交响曲。当彩灯在并联电路中次第亮起,照亮的不只是实验室,更是学生心中系统思维的火种——这堂充满生活智慧的物理课,生动诠释了"格物致知"的千年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