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版画:匠心技艺里的传承密码,青年力量助其焕新彩
在夷陵版画非遗传习工作室,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玉红向“拾遗楚韵·启为创新”调研团队揭开了这项技艺的制作奥秘,也勾勒出其传承与发展的新图景。
韩玉红介绍,夷陵版画的创作从不止于技法,更源于对生活的热忱。“灵感全来自身边的人、事、物、景、情,是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盼。”她以2017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奖的《家乡田野似花布》为例,详解创作巧思——作品灵感源自夷陵俗语“毛狗子拖鸡子”,画面中女主人追打狐狸的场景,充满乡土趣味,正是生活气息的艺术化表达。

随后,韩玉红现场演示了版画制作的五大步骤:绘图勾勒轮廓、墨稿临摹转印、木板精细雕刻、油墨均匀涂抹、拓印成形。其中,刻板环节最见功力,她手持刻刀,起落间精准把控力度,阴刻技法下的狐狸轮廓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让团队成员惊叹于“以刀代笔”的匠心。

“希望更多青年人来了解、学习这份遗产。”韩玉红的期待,与调研团队的感悟不谋而合。团队成员认为,夷陵版画打破传统艺术的比例、透视束缚,以幽默古朴的风格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其传承需要青年力量的注入。如今,借助新媒体传播、创新表现形式,让版画贴近当代审美,这项古老技艺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在时代长河中持续绽放荆楚文化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