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淮师学子三下乡:探访桐城六尺巷 解码“礼让”文化时代价值

    2025-08-13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通讯员:杨娟】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内涵,7月20日,淮北师范大学“跟着总书记足迹看安徽”三下乡实践团一行5人(杨娟、刘炀、张洁雅、赵齐慧、张佩)走进桐城六尺巷,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探寻“礼让包容”精神的传承脉络与实践意义。

实践团首先走访了六尺巷核心区域。这条全长约180米、宽2米的巷道,以鹅卵石铺地,两侧明清风格的白墙黛瓦静静矗立,与周边居民区相映成趣。在实地考察中,成员们注意到,景区以实物景观为核心,辅以简洁的文字说明牌,清晰讲述着清康熙年间张英“让墙三尺”的典故。“砖石无言,却处处传递着‘和为贵’的处世智慧。”

随后,实践团与六尺巷景区管理人员、当地文化学者展开座谈。据管理人员介绍,六尺巷作为免费开放的文化地标,日均接待游客量可观,旺季时更是人流密集,目前由桐城市文旅部门下属机构负责运营,经费主要依赖财政拨款。当地文化学者则重点解读了“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的实践成果:“这种将‘礼让’精神融入基层治理的模式,让当地民事纠纷调撤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成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为全面了解文化传播现状,团队在景区及周边发放问卷并回收了大量有效反馈。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对“六尺巷”故事有基本了解,但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知晓相关文化的比例不高;不少游客期待增加沉浸式体验项目,当地居民也希望丰富文创产品类型。针对这一情况,实践团还与周边商户、社区居民交流,收集到“完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开展特色民俗活动”等多条具体建议。

“六尺巷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墙’的典故,更在于它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化解冲突、凝聚共识的文化密码。”团队负责人表示,调研中发现的专业人才不足、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也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改进方向。下一步,实践团将结合调研数据,形成包含“引入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打造‘礼让’主题研学路线”等具体建议的报告,为六尺巷文化的活态传承贡献青年智慧。

此次调研是淮北师范大学“行走的思政课”的重要实践,通过“看、听、问、思”,团队成员既深化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也提升了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治理动能的思考能力。正如当地老人所说:“巷子虽短,能容天下事;故事虽简,可传千年理。”这份跨越三百年的“礼让”智慧,正在新时代青年的探寻与解读中,焕发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通讯员:杨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