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三下乡 | 探访韩城楼枝村:多元产业激活乡村新动能,村民增收致富有奔头

    2025-08-14    阅读:
    来源:武郅忠 经管学院赴韩城调研队
  2025年7月15日,驶入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楼枝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山坡上成片的光伏板矩阵,在夏日阳光下熠熠生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韩城调研队此行,正是为了探寻这个台塬村落如何通过发展多元产业,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发现,楼枝村的光伏、农旅融合、特色种植与蜜蜂养殖四大产业,如同强劲引擎,共同驱动着集体经济增长和村民增收致富。

“阳光银行”:光伏产业照亮增收路
  “就靠这些光伏板,我家每年能稳定增收约4万元!”村民李大叔指着不远处的光伏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阳光收益”源于楼枝村与大唐集团的成功合作。据了解,该村光伏产业于2020年规划,2021年落地,2022年启动建设。经过两期工程,占地高达5122亩的光伏产业区已巍然成型,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顶梁柱”。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收入的增加显著增强了村庄的吸引力。“以前年轻人觉得在家没奔头,都往外跑。现在收入上来了,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愿意留下,一起建设家乡。”李大叔感慨道。光伏产业不仅为楼枝村创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
  
  图为楼枝村光伏板铺设现场。王洵摄
盘河焕新:农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流经村旁的盘河,经过科学整治焕发新颜。楼枝村在推行“河长制”中,展现了兼顾生态与发展的智慧。村干部介绍,原计划在河道边建设粮油蔬菜种植项目的蓄水池,但考虑到生态保护,通过河长制统筹协调,将蓄水池科学迁移,既保障了河道生态安全,又确保了种植项目顺利落地。这个项目正是楼枝村精心打造的“农旅融合”旅游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绿色农产品,更承担着文化展示和康养体验的功能。
  项目中的另一亮点是原生态桃、杏采摘园。“我们不是简单种植,而是移栽了野外适应性强的原生桃树、杏树。”项目负责人强调,这一做法实现了三重效益:生产优质水果、保护珍贵的野生种质资源、让游客体验原生态的农耕文化和采摘乐趣。农旅融合,正为楼枝村开辟着产业增值的新空间。
  
合作社引领:机械增效与结构优化并举
  在盘活土地、提升效益方面,楼枝村的合作社模式成效显著。村民张大姐是合作社的积极成员。“以前单干,效率低,还有人把地荒着。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她告诉调研队员,“合作社统一用大型机械播种小麦、玉米,速度快、成本低,土地集中管理也杜绝了撂荒。”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合作社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我们引导社员种植油葵、荞麦等特色经济作物,”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这些作物市场价值更高,有效优化了结构,显著增加了合作社和社员的收入。”机械化解放了劳动力,结构调整提升了土地价值,楼枝村的土地正焕发出更高效益。
  
  图为楼枝村机械化收割小麦。楼枝村政府摄
“甜蜜事业”:小蜜蜂酿出大效益
  楼枝村还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植被资源,发展起“甜蜜事业”——中华蜜蜂养殖。养蜂户赵大哥热情地带领调研队参观蜂场。“我们养的中华蜜蜂适应性强,不同季节采油菜花、荆条花、荞麦花等不同蜜源,能产出风味独特、价值更高的蜂蜜。”这份“甜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增收。
  养蜂的效益远不止于此。“蜜蜂可是‘义务授粉员’!”赵大哥笑着说,“它们在采蜜的同时,给村里的果树、油葵等作物授粉,提高了坐果率和产量,等于又间接给村里创收了。”蜜蜂养殖,将楼枝村的生态优势高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图为楼枝村生产的蜂蜜。李欣阳摄
集体有活力,村民心气足
  多元产业的蓬勃发展,显著增强了楼枝村集体经济的活力,也点燃了村民的信心与干劲。调研队走访中,村民们对村庄发展赞不绝口。“现在村里搞的这些项目,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心里特别踏实。”大家普遍认为,在村党委的带领下,人人有活干、有钱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高涨,村庄的凝聚力也日益增强。这份内生动力,正推动着楼枝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从荒坡架起“阳光银行”,到盘河整治赋能农旅融合;从合作社“机械+结构”提效益,到小蜜蜂“授粉+酿蜜”创双收,楼枝村以多元产业激活了沉睡的资源,书写着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