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法治护航成长,青春筑梦乡村——河海大学红色筑梦支教团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课

    2025-08-15    阅读:
    来源:河海大学红色筑梦支教团
   2025年7月11日至25日,河海大学红色筑梦支教团秉持“我们一起出发,做一件温暖的事”的初心,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思聪街道三华村开展暑期支教实践活动,以教育帮扶助力乡村儿童成长。
  支教期间,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精心设计了涵盖文化基础与素质拓展的多元化课程体系,着力促进当地学生全面发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要求,支教团于2025年7月21日特别开设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专题课程。
  法律是社会运行的“红绿灯”,更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保护伞”。支教团紧扣乡村孩子们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大班+中班”分层教学体系,确保法律知识通俗易懂、实用有效,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律素养。
  中班课堂上,支教团成员黄欣妍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具体的生活指引,以“为什么要守法”为切入点,解析真实案例,引导孩子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违法行为及危害,从而在孩子们心中树立 “勿以恶小而为之” 的法治观念,增强辨别是非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实践团成员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解法律知识。侯卓岚供图

实践团成员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侯卓岚供图
  从国家根本法到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大班课程内容丰富。支教团成员彭钰涵通俗易懂地解读了平等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让孩子们明白“受教育是权利也是义务”“隐私受法律保护” 等法理。针对校园霸凌、网络诈骗等乡村未成年人容易遇到的风险,她教授了“冷静避险、及时报告、依法维权” 的应对方法。此外,她也深入讲解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法律概念,帮助孩子们学会辨别违法行为,掌握自我保护的“法律武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

实践团成员在课堂上分析典型案例。李泓逸供图
  此次普法课程以实际案例为支撑、以互动交流为抓手,在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农村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河海大学红色筑梦支教团以实际行动践行“普法惠民”理念,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