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鲁大学子井冈山推普构筑暑期旅游新景象

    2025-08-15    阅读:
    来源:贾丛瑞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七月末的盛夏,在山清水秀、革命历史底蕴深厚的井冈山景区各处景点,有着这么一群身着绿色短袖上衣的青年,他们不仅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指引方向、讲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更肩负着传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的重要使命。这便是来自鲁东大学的鲁利童辛、青衿薪传、语路同行三支“广秀”志愿服务支队,他们利用暑期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上井冈·得胜利”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机会,在景区、社区广泛开展推普活动,创新性地将“讲好普通话”与“保护钱袋子”相结合,在老区山水之间架起一座沟通顺畅、消费安心的桥梁,成为景区的一道青春风景线。
  “语”通八方:让普通话成为畅游景区“金钥匙”
  景区内南腔北调汇聚,沟通障碍往往成为外地游客畅玩与消费的“隐形门槛”。为此,队员们精准把脉,将“讲好普通话,沟通无障碍,旅途更顺畅!”作为向游客传递的中心理念。在游客中心、主要景点、交通枢纽和特色商铺附近,志愿者们主动上前,用清晰标准的普通话提供咨询、导览服务,并温馨提醒游客:无论是询问路线、了解文化故事,还是品尝美食、选购特产,使用普通话能让信息传递更准确、服务响应更高效。一名队员表示:“许多消费纠纷的根源在于语言不通导致的误解。推广普通话,就是从源头上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服务效能。”为此,服务队不仅自身坚持使用普通话服务,还积极鼓励景区商户提升普通话水平,并制作了包含常用服务用语和维权短语的“口袋卡片”免费发放给游客。一名来自广东的游客对此深有感触:“用普通话问路、买东西,心里踏实多了,效率也高,志愿者们的提醒非常实用!”
  “权”系民生:法治阳光照亮景区消费“安全区”
  确保沟通顺畅的同时,队员们深知,让游客“玩得开心”的同时,也要让游客“买得放心”。他们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作为服务的另一重点,紧密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现场讲解、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折页、设置醒目提示标语等方式,将专业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游客易懂、易记、易操作的实用指南。他们重点向游客传递:在景区消费时,务必留意商品和服务是否清晰标价,对未标价或标价模糊的有权要求明确告知;在购买前应充分了解商品或服务的详情,如产地、材质、规格、有效期等,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尤其关键的是,消费后务必索取并妥善保管发票、收据或电子支付凭证等有效凭证,这是后续维权的“铁证”;如遇价格欺诈、强买强卖、以次充好等侵权行为,应勇于拒绝并及时寻求帮助。在购物区和餐饮集中点,常能看到志愿者耐心地向游客讲解如何识别“消费陷阱”,并示范如何有效留存证据。“以前出来玩买东西有时怕被‘宰’,现在知道了这些权利,还知道要留好小票,感觉更有底气了。”来自东北的游客张先生道出了许多游客的心声。
  “融”创价值:以推普维权双结合铸就安心消费“承重墙”
  队员们的创新实践,其精髓在于深刻认识到“普通话推广”与“消费者依法维权”并非割裂的两条线,而是互为保障、深度融合的有机整体。普通话是游客有效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利益不可或缺的“维权语言”。一名队员指出道“当游客需要质疑价格、核对账单、表达诉求甚至进行投诉时,清晰、准确、有条理的普通话表达至关重要。它能极大提升沟通效率,减少因方言误解导致的冲突升级,让问题解决更顺畅、理性。”因此,服务队特别注重引导游客在遇到消费争议时,保持冷静,使用普通话清晰陈述事实,并主动出示消费凭证。他们既是宣传员,更是引导员,能在第一时间介入,协助游客与商家进行有效沟通,或引导其前往景区管理办公室、游客中心或市场监管部门驻点寻求进一步解决。这种“事前预防、事中提醒、事后协助”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有效降低了景区消费纠纷的发生率和烈度。八角楼景区的一名管理人员评价道:“这些年轻人的工作,既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安全感,优化了消费环境,又减轻了管理压力,向我们展示了文明和谐景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本次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以“语”通心,以“法”护航,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深度融入旅游服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场景,探索了一条具有文旅特色的推普新路径——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消费者权益双翼齐飞,真正实现“放心游、安心购、满意归”的美好愿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维护公平正义、保障游客合法权益的基石。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