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岛大学学子走进安丘市辉渠镇探寻乡村旅游振兴路

    2025-08-15    阅读:
    来源:青岛大学商学院安丘辉渠“塘典传承・旅业拓疆”实践团
  7月17日,青岛大学商学院安丘辉渠“塘典传承・旅业拓疆”实践团踏上前往安丘市辉渠镇的调研之旅。此次调研紧扣“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核心主题,实践团成员怀揣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的热忱,深入“半亩山塘”及周边村庄,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实地考察。
  随后,实践团前往“半亩山塘”实地考察。一行人先后走访了茶艺区、禅修空间和特色民宿,仔细查看各区域的设施配置、功能布局和运营情况。在茶艺区,成员们了解了茶具摆放规范、茶饮定价标准及日常运营流程;禅修空间的静谧环境和配套设施设置,让大家对乡村旅游的业态创新有了直观认识;特色民宿的房间布局、卫生标准和服务流程,也成为成员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之后,实践团对“半亩山塘”负责人、返乡助农青年李紫嫣进行专访。李紫嫣介绍,项目启动于2020年,当时看到家乡山塘资源闲置,便萌生了开发乡村旅游的想法。
  她提到:“刚开始缺资金、缺经验,多亏了镇里的创业扶持政策,帮我们申请了低息贷款,还联系了专家指导。”在交流中,她详细讲解了项目的客源主要来自周边城市家庭和学生群体,通过线上平台推广和老客户推荐获取客流,年均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带动了周边5名村民就业。这些实际数据和具体做法,为实践团总结经验提供了重要参考。
  离开“半亩山塘”后,实践团来到“山谷农舍”参观考察。古朴雅致的农舍建筑与周边自然景致相映成趣,成员们细致走访了客房布局、公共活动空间及特色景观区。期间,实践团与农舍创始人郭总围绕现代青年群体“寻静”消费趋势、乡村创业的差异化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郭总结合运营实例,剖析了如何通过民宿主题打造、体验活动设计实现客流精准引流,为实践团研究乡村游客流量与民宿特色的融合模式提供了宝贵实践参考。
  下午,实践团在社区负责人的引领下,沿安丘“天路”走访调研。社区负责人介绍,“天路”全长约20公里,2018年建成通车,解决了沿线6个村庄的交通问题。这条道路不仅打通了农产品外销通道,也让游客进山更方便。实践团沿途走访了小麦峪村,村党支部书记拿出村里的统计数据:“路通之前,村里年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现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2024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村里开了7家农家乐、4家特产店,有15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
  实践团还查看了“天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包括观景台、指示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社区负责人说:“镇里投入资金完善了这些设施,现在周末和节假日,每天能有300多辆车进入‘天路’沿线游玩。”同时,大家还了解到,当地正依托“天路”打造樱桃采摘线、小米种植观光线,通过线路串联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此次调研中,团队重点挖掘山塘资源、生态禀赋与天路区位优势的融合经验,详细记录了“半亩山塘”“山谷农舍”的运营模式、成本构成、收益情况等实际数据,收集了“天路”沿线农产品种植规模、销售渠道、价格波动等信息,为探索“旅游+农业”模式在樱桃、小米等农产品中的应用积累了一手资料。
  目前,实践团已初步梳理出以“天路”“山塘”“麦峪”为支点的资源转化、产业融合实践思路。接下来,团队将对收集的运营数据、政策资料、农户访谈记录等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专业知识,形成包含问题分析、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辉渠全域旅游规划提供了实践参考,也让成员们在与基层干部、创业者的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成效,深化了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实践成果将为同类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