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赋能酒韵中 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学子凌塔探寻匠心与振兴密码

    2025-08-17    阅读:
    来源: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寻味凌塔·酒韵传薪火”对对队侯诗逸
近日,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寻味凌塔·酒韵传薪火”社会实践团的7名师生,在指导教师关旭的带领下,怀揣着对乡土实践的热忱与专业探索的初心,走进辽宁省北票市龙潭镇的辽宁永椿凌塔酒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传统酒业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新路径。
 
车间里的工艺解码:从原料到佳酿的传承
 
实践团锚定传统酿造工艺、绿色生产实践、酒文化传承创新三大方向,深入产业一线。踏入酿酒车间,成员们的目光立刻被有序流转的工序吸引。原料甄选环节,饱满的高粱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工作人员指尖轻捻,便能辨别品质优劣;固态发酵阶段,发酵池里的糟醅冒着细密热气,独特的香气在车间弥漫开来;蒸馏出酒时,清澈的酒液顺着导管流淌,酒花翻涌间,传统工艺的魅力尽显。酒厂经理站在一旁,看着实践团成员专注的眼神,主动开口:“凌塔白酒的酿造,坚守固态发酵传统,每一步都藏着老祖宗的智慧供图,这发酵的温度、湿度,稍有偏差,酒的风味就变了。”经理的讲述,让成员们对工艺传承的精细与坚守,有了更深体悟。
 
历史脉络梳理:在岁月中找创新密码
 
穿梭于企业的各个角落,实践团成员们试图从岁月沉淀中梳理凌塔酒的脉络。酒厂的老物件、旧档案,成为解码历史的密钥。从零散的记载里,能瞥见古代酿酒技艺的雏形,先辈们凭借简陋工具,摸索出酿酒门道;再看现代品牌发展,从
本地小作坊到初具规模的企业,每一步都凝聚着奋进的力量。
 
在交流中,实践团成员抛出新思路:“如今短视频传播火热,把酿酒的故事、酒俗文化拍成有意思的短视频,说不定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凌塔酒。”这一想法,得到企业传承人的认可,双方围绕内容策划、传播渠道,又展开一番热烈探讨。
 
专业赋能产业:从设计到环保的青春智慧
 
专业知识与乡土实践的深度融合,是此次实践的鲜明底色。在生产车间,师生们俯下身,测量空间尺寸,观察设备布局,针对现有布局存在物料搬运路径过长、操作空间局促等痛点,结合土木建筑专业知识,提出调整设备间距、优化作业流程的建议。
设计酒文化展厅时,师生们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将当地的历史传说、民俗风情融入展示设计,“让展厅不仅是酒的展示,更是地域文化的窗口”,让静态的展厅有了传递文化温度的可能。
 
酒文化多维体验:从文化馆到储存库
 
实践的触角,还延伸至酒文化的多维体验。在酒文化馆,关旭老师带领成员们穿梭于陈列史料间,泛黄的文献、古朴的酒器,无声诉说着凌塔酒的过往。
 
地下储存库中,阴凉的环境里,酒坛整齐排列,岁月沉淀的酒香扑面而来,成员们触摸着酒坛外壁,感受酒品窖藏的独特文化。大曲生产车间内,一块块成型的大曲摆放有序,成员们观察着制曲的关键环节,了解大曲对酒质风味的影响。当布置好的酒文化展台呈现在眼前,成员们用镜头记录成果,让酒文化以更生动的形式,走向大众视野。
 
党史教育融合:为实践注入精神滋养
 
融入党史教育,为此次实践注入精神滋养。实践团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走进党史馆,从珍贵史料中,回溯党的光辉历程和奋斗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参观结束,成员们与酒厂经理并肩而立,留下一张合影。镜头定格的瞬间,青春实践与红色基因传承交织,让“三下乡”既有产业探索的烟火气,又有赓续红色血脉的庄重感。
 
辽宁工业大学的师生们,以专业为舟,在乡村产业的海洋中探索前行。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高校力量可深度嵌入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脉络,助力传统酒业在传承与创新的浪潮中破局。这场“三下乡”实践,不仅为凌塔酒业的发展注入青春智慧,更让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增添了高校赋能的生动注脚,让凌塔酒韵,在新时代持续传薪火,香飘更远。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纸盘变“萌宠”,手工课堂点亮童趣
  • 近日,山东科技大学星火公益“向阳花”志愿帮扶队于山东省青岛市辛安街道前港湾中路社区开展“纸盘萌宠面具”手工支教活动。志愿者指导
  • 08-17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