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我的“三下乡”|在奔波的街巷里触摸法治的脉搏

    2025-08-20    阅读: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彭瑜
  七月的湘地,暑气漫过街巷村落,漾翅团队的三下乡,便在这满是烟火气的基层土地上铺开。7天时间,我们走过14个县城,递出1400份问卷,从晨雾里的早点摊到暮色中的公园长椅,从热闹的市集到安静的街巷,指尖接过的每一份问卷,都藏着基层百姓对法治最朴素的认知与期待。
  晨光熹微中启程,暮色四合时落脚,是常态。车轮碾过蜿蜒的县道,窗外掠过的是青翠的山峦、挂着辣椒的农家屋檐与贴着反诈海报的乡镇公告栏——这是书本之外,最生动的湘地画卷。烈日当空,汗水浸湿了队服,我们穿行于市井长巷:在社区便民服务点前递出问卷,在午后的树荫下耐心解释,在沿街商铺的柜台边倾听心声。每一步丈量,每一次俯身,都让“基层”二字从抽象的概念,化作了脚下滚烫的土地与眼前鲜活的面孔。身体的疲惫是真实的,但看到大爷接过问卷时擦手的郑重,大妈听明白政策后舒展的眉头,那份被需要的价值感,足以消解所有的辛劳。
  问卷里,百姓写下的困惑多是日常里的寻常事:或是办事摸不清流程的茫然,或是遇纠纷不知向谁求助的迟疑,又或是对自身权益如何保障的探寻。这些问题没有案例里的专业框架,更无题目中的复杂逻辑,却满是基层生活的真实褶皱。在向他们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法治从不是印在书本上的冰冷文字,而是能帮百姓理清办事步骤的清晰指引,是能化解矛盾于萌芽的温暖力量,是让大家遇事有依靠、生活有底气的踏实保障。
  这趟跨越14个县城的调研之旅,更像一场沉浸式的“基层认知课”——我们见过沅陵老街上挂着“法律咨询点”的木牌,斑驳的字迹里藏着多年的便民坚持;也遇过临澧社区公告栏上,用彩色粉笔写的“邻里纠纷调解流程”,图文并茂的样子比书本文字更鲜活;在安化县的街头听过清晰的反诈广播,“陌生链接别点,转账之前问儿女”。一路睹遍不同县城的法治风貌,也真切体会到基层法治氛围的鲜活温度。原来我们以为的“送法下乡”,实则是基层给我们上了堂宝贵的实践课。脚下乡土路的绿意里藏着湘地的自然灵秀,更铺展着基层法治的生动图景,让我们在触摸烟火气的同时,也从县城的自然风光里,真切感受到了法治融入日常的独特“风光”。
  回望这趟旅途,它早已不止是实践,更是一次初心的校准。无论是现在的问卷调研,还是未来的职业道路,把专业变成服务百姓的“温度”,用行动回应基层的期待,或许才是三下乡真正的意义。而我们,也会带着这份从基层收获的认知,在学法、用法的路上坚定走下去,让法治的光,慢慢照进更多人的日常。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溯千年文脉 传红色基因
  • 2025年8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薪火传校史"实践队走进滨州市博物馆,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历史文化陈列、孙子文化专
  • 08-20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