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探秘蔚蓝,守护未来

    2025-08-20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探秘蔚蓝,守护未来

  2025年8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薪火传校史”实践团队走进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进行实践学习。本次实践活动围绕“科技赋能海洋保护”主题,通过展厅参观、互动装置体验、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形式,了解海洋资源保护中的技术应用场景。我们既观察到古代渔民的生态智慧,也亲身体验到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如何助力现代海洋治理,在实践中建立起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认知。

  古籍中的生态密码

  在古代海洋文明展厅,一组清代《东海渔经》手抄本引起了实践队员的注意。展柜旁的电子屏还原了古籍中“休渔月令图”——古人用二十四节气划分不同海域的捕捞禁期,并用朱砂标注鱼类产卵区。通过触控屏缩放,实践队员发现福建沿海标注的休渔区竟与现今卫星监测的生物繁育热点高度重合。“这可不是巧合!”博物馆讲解人员指着互动地图解释,“古代渔民通过观察月亮盈亏、水温变化积累经验,本质上和现代用传感器监测海洋环境数据的逻辑一致。”队员在体验区尝试用AI程序比对古籍记载与当代生态数据,发现大部分传统休渔期仍具有科学参考价值。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互动电子屏。尹安琪 供图

  数字孪生里的珊瑚礁

  步入海洋生态保护展厅,一座巨大的环形屏幕环绕着观众。这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1:1重建的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队员们戴上AR眼镜后,原本灰白的珊瑚模型瞬间“活”了起来:鱼群穿梭在枝状珊瑚间,海龟背甲上的藤壶清晰可见。突然,屏幕中的海水开始浑浊,珊瑚出现大片白化现象。馆方讲解员启动模拟程序,让队员们尝试挽救这片礁盘。团队成员通过手势操作,向虚拟海洋投放人工礁基、移植健康珊瑚断枝。当海水温度被调节至26℃时,10分钟内珊瑚颜色逐渐恢复。这种直观的互动给予队员们一些认识:科技不仅能诊断生态问题,还能为修复行动提供预演沙盘。

  图为牡蛎礁。尹安琪 供图

  AI守护的海岸线

  在智慧海洋展区,队员们体验了海岸带监测系统。大屏幕实时显示渤海湾20个重点滩涂的动态画面,AI算法自动识别垃圾堆积、非法捕捞等11类异常行为。讲解员尝试对无人机拍摄的一段视频进行分析:系统在3秒内标记出画面角落的塑料袋和泡沫碎块,并生成清理优先级建议。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生态数据库。输入“渤海湾贝类”关键词后,交互地图瞬间点亮125个监测点,每个光斑代表不同年代的生物种群数据。点击2015年的光点,屏幕弹出当年渔民提供的紫贻贝产量记录;切换到2025年,AI预测模型显示出气候变化对贝类栖息地的挤压效应。这种跨越时空的数据联动,让队员们直观看到科技如何整合碎片化信息,支撑科学决策。

  垃圾回收的科技博弈

  实践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是参与馆方设计的“海洋垃圾阻击战”。队员们使用手持终端扫描展厅中隐藏的虚拟垃圾(通过AR技术投射在展柜、地板上),系统会根据垃圾类型、重量、降解难度计算生态危害值(如塑料瓶需追踪其从河流入海的路径、废弃渔网要模拟其对海龟的缠绕伤害、微塑料则放大显示其在食物链中的迁移过程)。当团队累计清理完200个虚拟垃圾后,终端生成了一份“个人生态足迹报告”。对比发现,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可使年均海洋塑料污染量下降38%。这种游戏化的体验,让环保行动与个体生活的关联变得清晰可感。

  图为队员体验AR互动。尹安琪 供图

  渔汛预报的古今对话

  在海洋资源利用展厅,队员们对比了两种渔汛预报方式:传统经验:渔民通过观察海鸟飞行高度、海水颜色变化判断鱼群位置,展柜中陈列着祖传的“观星辨位”罗盘。现代技术:数字大屏展示着融合卫星遥感、声呐探测和渔船定位的智能预报系统,实时显示东黄海鱼群分布热力图。实践团队使用馆内模拟器,将1950年的渔业日志数据导入AI分析程序。系统不仅还原出当年的渔场变动规律,还推测出过度捕捞的临界点——这项发现与历史档案记载的东海带鱼资源枯竭时间完全吻合。古今技术的碰撞揭示出:科技不是要取代传统智慧,而是为可持续利用资源提供更精准的“刹车机制”。

  图为展览结语。尹安琪 供图

  通过此次活动,实践队员见证了科技在海洋保护中的多元角色:它是古籍智慧的翻译器,是生态系统的听诊仪,是环保行动的推演台。当看到自己设计的虚拟珊瑚礁方案被存入博物馆教育数据库,当发现个人生活习惯与海洋塑料污染的数据关联,队员们逐渐理解到——守护海洋不仅是科学家的工作,科技已为普通人搭建起参与的桥梁。那些在展柜中静默的文物、在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在互动中传递的知识,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真理:人类的未来,始终与那片蔚蓝紧密相连。(通讯员 尹安琪)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溯千年文脉 传红色基因
  • 2025年8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薪火传校史"实践队走进滨州市博物馆,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历史文化陈列、孙子文化专
  • 08-20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