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校史故事润童心 青春力量引航向

    2025-08-20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校史故事润童心 青春力量引航向

  七十年春华秋实,曲阜师范大学的校史长廊里,镌刻着无数校友扎根教育一线、服务基层发展的动人篇章。值此校庆之际,历史文化学院“薪火传校史”社会实践队以“理论浸润与思想启蒙”为抓手,聚焦乡镇留守儿童与社区青少年群体,将校史中的榜样力量转化为教育帮扶的生动实践。其中,实践队于8月17日以“校史中的榜样”主题研学活动为核心载体,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设计,让尘封的校史故事成为照亮青少年成长的精神火炬。

“听故事”:让老物件开口说话

  队员们通过PPT展示的方法让老物件走进活动现场——展示了周庆芳校友用过的铁皮教案夹,泛黄的纸页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备课笔记,边角处还画着给孩子讲解的简笔画;有赵明校友收集的民俗老照片,背后标注着“1990年,曲阜王庄村庙会”等字样;还有李媛校友上网课的手写时间表,凌晨5点的备注栏里写着“给留守儿童补课,不能迟到”。

  “大家看这个教案夹,周老师当年在山区教书,没有课本就自己编,没有粉笔就用木炭在石头上写,这个夹子跟着她走了十几个村庄。”队员们边展示边讲述,让校史故事跳出文字,直抵孩子们的内心。

“触历史”:在校史地图上“重走校友路”

  队员们绘制了一幅“曲师大校友基层服务地图”,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标注校友们的服务地点:红色代表乡村教育,蓝色代表文化传承,绿色代表公益服务。孩子们可以选择一个“榜样坐标”,戴上队员准备的“时光耳机”——里面是队员模拟校友口吻录制的“心里话”。

  “我是1985年到菏泽乡村教书的,第一次去学校时,教室是土坯房,窗户没有玻璃,冬天上课冻得手都握不住粉笔……”当社区男孩小宇戴上耳机,听到校友的“自述”时,他惊讶地说:“原来现在的好条件,是以前的人一点点拼出来的!”触摸地图的过程,变成了与校友“跨时空对话”的体验,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

“演故事”:让榜样精神在角色扮演中内化

  “现在请大家分组,重现李媛校友给留守儿童上网课的场景——谁想扮演李老师?谁来当村里的孩子?”在队员的引导下,孩子们立刻投入角色扮演。扮演李媛的社区女孩,认真地模仿着“老师”的语气:“别怕网络卡,咱们多试几次,这道题我一定教会你!”而扮演留守儿童的小欣,起初不好意思说话,在“老师”的鼓励下,慢慢抬起头提问……

  表演结束后,小女孩说:“原来当老师这么有耐心,我以前总嫌老师管得多,现在觉得好感动。”孩子们在演绎中走进校友的内心世界,榜样精神不再是遥远的“事迹”,而成为可模仿、可践行的行动指南。

  对“薪火传校史”实践队而言,这段经历让队员们深刻理解:校史不仅是陈列的史料,更是能滋养心灵的活水;青春的价值,不在于站在何处,而在于照亮了多少角落。

  七十年校庆是回望,更是出发。曲阜师范大学“薪火传校史”社会实践队将继续挖掘校史中的精神富矿,让更多青少年在榜样的引领下树立家国情怀,让教育的微光汇聚成基层治理的暖流,以青春之力践行“教育强国”的初心使命。(通讯员 毛乐铃)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孩子们展示老物件PPT 毛乐铃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展示地图 毛乐铃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邀请同学们上台表演 毛乐铃供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溯千年文脉 传红色基因
  • 2025年8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薪火传校史"实践队走进滨州市博物馆,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历史文化陈列、孙子文化专
  • 08-20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