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文化传承:青年担当与创新实践引热议
三校学子在讲座后的互动环节中,围绕端午文化的当代传承展开热烈探讨,郑承志老师的回应为文化传承指明方向。
针对天津大学学子提出的“如何在保留各地端午习俗特色的同时凸显文化同源”,郑承志以屈原祠内的“端午习俗图谱”作答:“无论南方龙舟还是北方彩绳,根脉都系着对屈原的追思。通过联展形式既展现地方特色,又标注文化源头,同源感自会自然生长。”
面对中国地质大学学子提及的“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热情不足、国际文化竞争加剧”等问题,郑承志强调:“文化传承不能等,屈原祠里的老物件、老习俗是活的基因。我们要做的不是闭门守护,而是守住屈原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内核,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端午文化‘亮’出来,让世界知道端午的根在楚地,魂在屈原的求索与担当里。”
谈及对未来传承的期望,郑承志寄语青年:“传承不能是碎片认知,要沉下心去懂;也不能靠单向灌输,要让文化在碰撞中活起来。盼它能走出书本和仪式,让年轻人愿意去懂、去传,既守根,又接当下。”
三校学子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将端午包粽等习俗转化为亲子文化对话,将屈原“求索”精神融入校园活动,让传统节日从符号变为日常温度,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青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