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爆珠、纸上天书、瓶中火山
——厦门大学“春雨化梦-润泽知行”实践队赴南平光泽点亮化学科普之光
7月13日至18日,厦门大学“春雨化梦-润泽知行”科普进社区实践队奔赴厦门大学对口帮扶的南平市光泽县,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在化学化工学院侯旭教授指导下,学院团委书记高世杰带领15名本科生,走进光泽县第一中学圣农新城附属学校及市民活动中心,为当地暑托班的中小学生精心设计并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化学科普盛宴。
实践队巧妙地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指尖可触、视觉可观、味觉可感的生动体验——晶莹剔透、一触即爆的果汁爆珠,遇水显形的神奇“无字天书”,以及光影交织、喷涌而出的“火山灯”,瞬间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指尖凝结科学:爆珠里的“分子编织” “大家看,这些透明的小球轻轻一捏就会爆浆!”实验台前,队员唐奚展示的果汁爆珠立刻吸引了所有目光。她用形象的比喻讲解原理:“海藻酸钠就像长长的毛线,乳酸钙里的钙离子就像小针,钙离子把‘毛线’缝成网,就把果汁包在里面啦!”孩子们随即动手,小心翼翼地从高处将橙汁与海藻酸钠混合液滴入乳酸钙溶液中。液滴瞬间穿上“水晶外衣”,变成滚动的“迷你水晶球”。清洗后放入口中,轻轻一抿,“噗”地爆开,酸甜果汁四溢,换来孩子们满足的笑脸。更有小朋友发现,溶液浓度和静置时间会影响“外衣”厚度和弹性,这小小的“科研发现”让他们对“离子交联”(队员们称为“分子编织”)的奥秘兴趣大增。

纸上“显影”奥秘:解密水油不相容 “为什么鸡汤上面有一层油?”队员王嘉熙的问题引发热烈讨论。她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比喻解释:“水分子爱‘抱团’,油分子爱‘独处’,所以它们‘分家’啦!”紧接着的“无字天书”实验让现场沸腾。孩子们用蜡烛在纸上画出秘密图案——小花、名字、五角星……然后用蘸着彩色水的刷子轻轻一刷。如同魔法降临,蜡烛划过的地方因蜡油的“防水”特性,清晰地显露出图案。“哇!我的小花出来了!”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天书”,在欢乐中牢牢记住了“水油不相容”的原理。

瓶中“火山”喷发:光影交织的安全课堂 “我们要做一个会‘喷发’的灯!”队员李思玥的话音未落,实验台已被好奇的小脑袋围满。孩子们先将小苏打溶解于水倒入瓶中,再缓缓注入食用油。油水清晰分层,油的“轻”和与水“性格不合”(相似相溶原理)在此直观呈现。随后加入的红色白醋液滴如调皮小鱼般沉入水底,与小苏打相遇瞬间,大量气泡裹挟着红色液体喷涌而上,冲过油层在表面“炸裂”,宛如微型火山喷发。灯光从瓶底亮起,红黄交织的光影美轮美奂,引来阵阵“哇”声和掌声。

李思玥特别强调了安全:“气体要跑出来,瓶盖不能盖,不然瓶子会‘生气’!”这一提醒在后续活动中得到了验证——几个好奇的小朋友盖上瓶盖摇晃后,瓶盖被气体“砰”地顶飞。这有惊无险的小插曲让孩子们深刻记住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在后续操作中更加规范,享受着安全前提下的科学震撼。

厦门大学“春雨化梦-润泽知行”实践队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连续开展了4场以“浸润式”科普实践活动,将化学的奇妙种子播撒进光泽县200多个小学生的心田。当爆珠在舌尖绽放,当天书在纸上显现,当“火山”在瓶中喷薄,科学的春雨已悄然润泽,点亮了孩子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之光,静待未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文/高世杰、连钇渊、沈耀蕊
图/“春雨化梦-润泽知行”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