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精神基因。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星火课堂实践团于6月30日至7月9日赴巢湖市夏阁镇中心小学与郎溪县中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脉永续,遗韵薪传”系列活动,以音律舞蹈、中医文化、非遗技艺等为载体,通过多元形式让青少年感受文化魅力。
音律传情,舞姿承韵
一音一舞承乡韵,一知一行传文脉。为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两地音律和舞蹈的文化传承,星火课堂实践团围绕传统音律与民俗舞蹈,深入讲解背后的历史渊源。活动中,实践团成员通过介绍巢湖民歌的创作背景,从劳作吆喝到生活描摹,让孩子们触摸其中的乡土记忆。同时,成员们围绕唐马小调的历史渊源展开讲解,从曲调形成到歌词民俗故事,引导青少年走进乡土音乐的精神世界;针对郎溪“跳五猖”这一民俗舞蹈,实践团则通过视频展示与现场讲解,清晰呈现了“跳五猖”的服饰特点、动作形态、完整仪式流程以及文化内涵。

岐黄探源,传承有我
一针一药承仁心,一典一方续岐黄。为让传统中医药文化焕发鲜活生命力,星火课堂实践团联合非遗中医药调研实践团,以峏山杨氏中医的传奇典故为切入点,将养生口诀、药材认知与香囊制作融入活动。同学们在辨识药材、缝制香囊的过程中,既体会到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也学到实用的养生智慧。峏山杨中医文化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鲜活载体,不仅让青少年增进了中医药知识,更激发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与传承自觉,悄然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剪映流光,非遗焕彩
一刀一剪藏巧思,一纸一影承千年。为让同学们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风貌,星火课堂实践团聚焦剪纸这一“指尖上的非遗”,通过展示青铜器铸造、传统舞蹈、传统酿造等多元非遗形态,结合剪纸知识讲解与动手实践,让同学们直观感受非遗的丰富内涵;同时联合“懿本图”实践团呈现树雕画、牛角雕等作品,深入解读其文化内涵。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真切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与传承意识。
文根永固,遗韵长流。从音律舞蹈的认知启蒙,到中医药文化的情感认同,再到非遗技艺的实践传承,系列活动从不同维度展开文化浸润,既让青少年在多元体验中触摸文化根脉,更引导他们完成从感知文化,到认同文化的递进,让传统文脉在青春力量的托举中生生不息,让非遗之美在时代土壤里绽放新辉。(文/梁亦武 图/汪磊 初审/李文静 终审/储岚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