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河南工业大学“双城红音宣讲团”到达陕西省延安市,开启了为期4天的思想宣讲活动。宣讲团旨在通过踏访革命遗址、拜访优抚机构、走访基层社区等,探索宣讲模式、汲取前行力量、传播思想强音。
前路同频:木刻记录故事,油墨拓出传承
在宣讲团前往延安的车次上,恰逢列车乘务人员与西安理工大学共同开展“火车上的延安情”活动,宣讲团成员积极参与。在乘务人员的带领下,宣讲团成员于餐车车厢落座,与他人共同体验了用油墨和纸在木刻上拓印各种红色意象的活动。拓印过程中,宣讲团成员与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生共同探究革命精神。片刻后,拓有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宝塔山等意象的作品落成。学生们不由感慨 “这些木刻上的红色意象,就像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咱在火车上拓印,也是把延安精神一路传下去,特别有意义!”

图为宣讲团与其他各方参与人员在活动后的合照。郜天浩 供图
红墙映史:窑洞见证初心,岁月铭记担当
活动首日,宣讲团引领青年学生组织一同前往杨家岭遗址实地拜谒毛泽东、朱德等伟人的旧居。旧居中只有土炕、书柜等简单陈设,在这古朴的窑洞中,先辈们曾怀揣理想谋划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遗址处,宣讲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本次会议召开的背景与战略意义,让青年学生认识到这一里程碑式会议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在此开展了“精神传承接力仪式”,双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色底蕴展开交流。随后,宣讲团成员携同青年学生向遗址庄严地敬礼致意。青年学生纷纷表示: “站在先辈奋斗过的地方,接过传承接力,新时代的我们要用行动续写红色篇章!”

图为宣讲团成员拜谒毛泽东旧居。 郜天浩 供图
驻足凝望:旧址镌刻史诗,社区续写新篇
王家坪革命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也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7月9日,宣讲团成员探访王家坪社区,在社区党员的带领下参观王家坪革命纪念馆。纪念馆中陈列着诸多国家一级文物,例如毛泽东骑过的小青马的标本。作为毛泽东曾经的坐骑,这匹小青马承载着毛泽东穿梭在延安的沟沟壑壑之间,成为峥嵘岁月的注脚。在纪念馆与社区辗转的路途中,社区党员向宣讲团诉说着延安的生态之变:“过去延安植被稀疏、黄沙漫天;你们看现在,山清水秀,鸟儿欢唱,生态好了,咱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了!”王家坪社区与旧址并肩,传承革命精神、书写生态新篇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让红色基因与绿色希望,在这片土地永续传承。同时,宣讲团成员协助社区党员派发印有生态文明思想的小手册,用实际行动助力绿色新潮在红土之上闪光。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社区党员交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郜天浩 供图
共情相守:故事承载军魂,陪伴传递温度
作为全国唯一冠以“八一”之名的敬老院,八一敬老院有着深刻的代表意义与象征意义,宣讲团将其作为活动的最后一站,进行“尊老爱老、尊崇军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宣讲团成员到达之际,工作人员便带领宣讲团成员参观院区,讲述敬老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故事。院内,老兵们精神矍铄,向宣讲团讲述了诸多坚守奉献的军旅往事—— “夜里摸去炸敌人碉堡,一路上炮弹嗖嗖的,心里慌也得往前,炸药包成功引爆时,觉着啥苦都值,咱没给祖国丢人!”之后,宣讲团还参与了“学习新思想,共话新时代”交流活动,见证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日常。八一敬老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尊崇军人、赓续精神树立了鲜活榜样。临离别时,宣讲团手写故事卡赠予战士爷爷。

图为宣讲团成员倾听革命战士诉说抗美援朝经历。 郜天浩 供图
延安之行,从列车上的红色文化互动,到社区中的生态与历史交融,再到敬老院的理论交流,“双城红音宣讲团”以多元的形式探索思想传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历史共鸣、与民生实践衔接、与青春传播共振。这是青年群体以行动诠释理论、以传承践行使命的生动实践。新时代青年,应主动接受思想洗礼,主动践行价值追求,让红色热土上的思想火种借青春之力烧得更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芒持久闪耀!
(通讯员 郜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