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山河回忆实践先锋队"深入泰安市岱岳区、淄博市沂源县等地,开展"双碳目标下的乡村能源转型"专项实践。团队聚焦农村生物质能利用、分布式光伏建设、智慧微电网搭建三大领域,用科技手段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在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实践队针对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问题,提出"秸秆能源化+土壤改良"综合方案。队员们运用热重分析仪等设备,对小麦、玉米等5类秸秆进行成分检测,优化沼气发酵工艺参数。通过引入动态膜沼气池技术,将产气效率提升40%,并设计"沼渣-沼液"还田系统,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5%。8月15日,团队协助建立的"生态能源示范站"正式投用村民李大姐算起经济账:"以前烧秸秆要罚钱,现在能卖钱,一亩地多赚200块!"
针对山区供电不稳定难题,实践队在沂源县张家坡镇开展"光伏+储能"微电网建设。队员们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对12个自然村进行光照资源评估,设计出"屋顶光伏+梯田光热"立体开发模式。在阳三峪村,团队搭建的50kW光伏电站配套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保障村民24小时稳定用电。8月20日,微电网成功并网,村支书激动地说:"孩子们让山沟沟用上了'不间断的阳光电'!"
实践期间,团队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8场,制定《农村分布式能源建设指南》3册,协助3个乡镇完成能源发展规划。学院院长在实践总结中指出:"能源学子要成为乡村绿色发展的技术顾问,用专业智慧破解发展难题,这才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