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红医赋能社会 童创健康未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三下乡实践团科普惠民纪实

    2025-08-22    阅读:
    来源:“红医映皖,医路兴乡”暑期三下乡实践团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青年志愿者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迈入乡村、奉献基层,以实际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展示自我、丰富生活、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为响应时代号召,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红医映皖,医路兴乡”实践团队,在6月28日至29日走进六安市霍山县科技馆,以“医学科普+文化传承”双轮驱动,为乡村和社区儿童打造“急救防护课堂”“人体科学实验室”“非遗武术工坊”三大沉浸式体验场景,让科学与传统在情景体验中绽放光芒。

“童”学急救护平安,实践演练筑防线

       “如果看到小伙伴溺水,能不能直接跳下水救人?”“不对!要先找大人帮忙!”活动现场,身着白大褂的“红医小讲师”们用童趣满满的互动问答,拉开急救科普的序幕。团队成员手持仿真人体模型,通过“理论讲解+模拟演示+实操考核”三步教学法,将心肺复苏的“黄金4分钟”、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剪刀石头布”口诀转化为孩子们易懂的肢体语言。同时团队邀请孩子们上台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当三年级的孟乐乐成功在模拟人上完成胸外按压时,围观的孩子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除了急救技能,团队成员还向孩子们普及了健康生活小常识,如七步洗手方法、合理饮食、预防溺水的重要性等,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探人体微观世界,解生命科学密码

         在人体科学展区,一副可拆解骨骼模型成为“明星教具”。团队成员王晓菲轻轻转动模型的肩关节,向孩子们演示:“就像积木搭城堡,我们的206块骨头互相连接,才能跑能跳。”活动现场,通过骨骼模型展示,队员们深入浅出地介绍骨骼支撑的原理,还组织孩子们在实践中认识人体骨架结构。团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孩子们探索人体微观世界,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为科学启蒙播下种子。

 武韵五禽展活力,非遗传承润童心

       “虎视眈眈,爪如钢钩!”科普与急救教学结束后,五禽戏和武术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团队成员身着素色练功服,随着古典音乐响起,一招一式尽显传统功法魅力。虎戏中,成员们弓步俯身,双手如利爪前扑,双目圆睁模仿猛虎扑食的凌厉;鹿戏时,单脚独立,双手交替摆动,仿佛林间小鹿轻盈跳跃。除了丰富的知识科普与技能教学,实践团队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游戏,让小朋友们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从急救技能学习到人体奥秘探索,从传统武术展演到红医精神传承,“红医映皖,医路兴乡”团队三下乡活动丰富而深刻。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医学与文化的大门,更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坚定了“以医报国、服务人民”的信念。团队负责人马鑫怡表示:“当看到孩子们用刚学会的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模仿五禽戏动作时,我们真正理解了‘三下乡’的意义——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用医学温度点燃我们未来的火种。”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开展“红医科普乡村行”系列活动,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让健康理念与科学精神在乡村沃土中生根发芽。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滁州学子明光行,红色基因永传承
  • (通讯员:孟淑美 高文静)6月26日,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一支充满朝气与活的队伍——赴滁州明光嘉山红色基因宣传小队,怀着
  • 08-22
  • 七七警钟长鸣,推普助力前行
  • 由8名师生党员组成特别工作队,深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安山村展开为期7天的三下乡,采取"党建+推普"工作模式,在开展普通话
  • 08-22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