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三下乡|“医心向党”实践团:井冈淬炼护健康 纪实(三)

    2025-08-22    阅读:
    来源: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医心向党”实践团
  2025年8月6日,井冈山的晨雾尚未散尽,来参加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活动的莘莘学子们踏着晨露开启了“红军的一天”实践活动。作为新时代医学生,我们以脚步丈量革命历程,以心灵体悟信仰力量,在八角楼的灯光里、黄洋界的炮声中、马源村的炊烟间,读懂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层内涵,更明晰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重量。

楼灯映初心,界岗铸信仰

  八角楼内,一盏斑驳油灯静静伫立。李婷同学感慨“这与急诊室的无影灯在本质上相通”,当年这光照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手稿,如今映照着医学生对信仰的感悟,就像急诊室灯光守护生命,革命信仰指引前行。简陋木床、有余温的墨痕砚台,无不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大家从毛泽东批注文稿中领悟到信仰与技艺共通的坚守精神,认为“前辈们在困厄中不懈求索,我们更需沉心淬炼医术”。黄洋界松涛如当年炮声,带队老师提到红军防线根基是“与人民共存亡”的信念,让学子领悟到从黄洋界战壕到医院重症监护室,战场变迁,但“守住生命”的担当永恒,医护人员的“防线”就是患者床边的日夜守护。

急行感艰辛,炊烟系军民

  "跟上!别掉队!"山间急行军的号角响起,学子们背负行囊沿红军运输路线前行。三公里山路,烈日当空,不到半小时汗水已浸透衣衫,体力不支者获同伴援手,这一幕重现着红军伤员相扶的温情画面。护理专业的米美玲爬山路跌倒擦破皮,当即取出急救包,用棉签蘸碘伏消毒、贴创可贴,揉着伤处感慨:“这点伤远不及红军行军的痛和苦”,医护本能与红军的井冈精神悄然相融。中午抵达马源村时,炊烟袅袅中,队员们在老乡的指导下亲自烹制"红军餐"。听着老乡讲述的红军伤员与老乡分食红薯的往事,顿悟这顿饭里藏着"半条被子"的温暖——正如当年军民互信,如今医患托付同样重逾千斤。
  从八角楼的灯光到诊室的灯光,从黄洋界的防线到健康的防线,从马源村的炊烟到医患间的温情,这场井冈行,让医学生们懂得:所谓信仰,是红军在绝境中踏出的路;是老乡在困境中递出的粮;更是医者在生命前许下的诺。而这份信仰,终将化作微光指引前路,以大爱温暖人心,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途上,续写崭新的“红色篇章”。(通讯员彭日涵)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滁州学子明光行,红色基因永传承
  • (通讯员:孟淑美 高文静)6月26日,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一支充满朝气与活的队伍——赴滁州明光嘉山红色基因宣传小队,怀着
  • 08-22
  • 七七警钟长鸣,推普助力前行
  • 由8名师生党员组成特别工作队,深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安山村展开为期7天的三下乡,采取"党建+推普"工作模式,在开展普通话
  • 08-22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