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常州工学院志愿者赴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开展自闭症儿童帮扶活动​

    2025-08-22    阅读:
    来源:杨静
7 月 21 日至 26 日,常州工学院 “星愿同行” 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赴常州市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开展为期 6 天的自闭症儿童帮扶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专业志愿服务,助力自闭症儿童提升社交与认知能力,同时为大学生搭建践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平台,这也是常州工学院连续第三年组织志愿者参与该中心的康复辅助工作。​
 
初识与适配:用专业叩开 “星星的世界”​
 
7 月 21 日清晨,17 名志愿者带着提前准备的感统教具、绘画材料和互动游戏道具,走进天爱儿童康复中心。中心大厅里,几个孩子正围着康复师重复排列积木,见到陌生人时,有的立刻低下头摆弄手指,有的则突然拍手转圈 —— 这些都是自闭症儿童典型的社交回避行为。​
“我们提前做了三个月的准备,光《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手册》就翻烂了两本。” 志愿服务队队长、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2023 级学日语专业学生王某说。团队提前与中心康复师沟通,根据 20 名 6-10 岁自闭症儿童的评估报告,将孩子们分为 “基础社交组”“认知提升组” 和 “感统协调组”,每组配备 2 名志愿者和 1 名康复师协同开展活动。​
第一天的破冰环节,志愿者李某尝试用绘本与 7 岁的小宇互动。当他翻开《小熊交朋友》时,小宇突然抢过绘本往地上摔。“这是孩子表达紧张的方式。” 一旁的中心康复部主任张老师及时提醒,“你试着模仿他的动作,再慢慢引导。” 李某蹲下捡起绘本,学着小宇的样子轻轻拍打书页,3 分钟后,小宇竟主动伸手触碰了绘本上的小熊图案。“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耐心比技巧更重要。” 李某在当天的实践笔记中写道。

艺术疗愈:画笔与音符搭建沟通桥梁

7 月 23 日上午 9 点,“色彩星球” 绘画课在中心活动室展开。志愿者将水彩颜料挤在纸盘里,示范如何用手掌拓印。8 岁的乐乐起初紧攥拳头,志愿者陈某没有催促,而是把自己的手掌蘸满蓝色颜料,在画纸上印出一朵云。“你看,像不像天上的云在游泳?” 她轻声问。乐乐盯着画纸看了 2 分钟,突然将手掌按进红色颜料盘,在 “云朵” 旁边拓出一个歪歪扭扭的圆点。“这是太阳!” 陈某惊喜地说,乐乐没有回应,但嘴角微微上扬 —— 这是他当天第一次出现积极表情。​
“艺术是自闭症儿童的‘第二语言’。” 中心艺术疗愈师周老师观察到,6 天里,孩子们从抵触画笔到主动选择颜色,作品也从杂乱线条变成有简单情节的画面。志愿者整理的作品集中,9 岁的琪琪画了一串手拉手的小人,其中一个戴着志愿者同款的蓝色手环。“这说明她开始对身边人产生关注,是社交意识萌芽的表现。” 周某说。​
音乐互动课上,志愿者用尤克里里弹奏简单旋律,引导孩子们用沙锤伴奏。5 岁的安安总是独自坐在角落,志愿者孙某便每天坐在他身边弹奏《小星星》。到 7 月 25 日,安安竟主动将沙锤递给孙某,这一举动让在场的康复师都红了眼眶。“我们训练了半年,都没见过他主动分享物品。” 安安的康复师说。​
 
感统与社交:在游戏中突破成长边界​
 
感统训练室里,志愿者们设计了 “平衡木传球”“彩虹隧道寻宝” 等游戏。7 月 22 日,当志愿者张某引导 9 岁的小杰走过平衡木时,他突然尖叫着后退。张某发现他的目光一直盯着地面的条纹地垫,便立即找来卡通贴纸盖住条纹。“你看,现在像踩着小河马过河啦。” 这次,小杰扶着张雯的手,慢慢走完了 3 米长的平衡木,落地时还拍了下手。​
“自闭症儿童常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环境中的微小刺激都可能让他们不安。” 张雯解释,团队特意将教具颜色换成柔和的马卡龙色系,把指令简化为 “走小桥”“钻山洞” 等具象化表达。中心感统训练师刘阳认可这种调整:“志愿者们的创新让训练更有趣,孩子们的配合度提高了 40%。”​
社交游戏 “圆圈传物” 中,志愿者们让孩子们围坐成圈,传递毛绒玩具并说出物品名称。起初,孩子们要么拒绝传递,要么只顾自己摆弄。志愿者们便先在圈内传递,故意 “失误” 掉在某个孩子脚边,再笑着说:“麻烦帮我们捡一下好吗?”7 月 24 日,当玩具掉在小宇脚边时,他竟主动捡起来递给了旁边的志愿者,引得其他孩子纷纷效仿。​
“这些看似简单的互动,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巨大的突破。”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团队指导教师高娟说,志愿者们每天晚上都会召开复盘会,根据当天观察调整次日方案,“从‘教孩子怎么做’到‘陪孩子一起做’,这种视角的转变让帮扶更有温度。”​
 
离别与延续:爱与专业的双向成长​
 
7 月 26 日下午,实践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们用孩子们的画作布置了小型展览,当家长们看到孩子笔下的 “志愿者哥哥姐姐” 时,不少人落泪。“小宇在家从来不会画人,今天居然指着画说‘哥哥’。” 小宇的妈妈拿着画纸,紧紧握住李某的手。​
康复中心主任吴老师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常州工学院的志愿者不仅有热情,更有专业准备。他们设计的活动贴合孩子需求,6 天里有 8 个孩子出现了明显的社交进步,这是很可观的成果。” 她透露,中心已与常州工学院达成长期合作意向,计划秋季学期开展 “周末陪伴” 常态化志愿服务。​
返程途中,志愿者王某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有孩子们第一次主动牵手的瞬间,有大家围坐分享零食的画面,还有那张贴满卡通贴纸的平衡木。“以前在课本上学习自闭症干预理论,总觉得抽象。这次实践让我明白,真正的帮助是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此次实践活动,常州工学院 “星愿同行” 志愿服务队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用耐心与智慧为自闭症儿童搭建起通往外界的桥梁。正如赵丽所说:“志愿服务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成长 —— 孩子们获得了陪伴与引导,大学生们则在实践中理解了教育的真谛。”​
(通讯员 杨静)​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