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常州工学院志愿者用专业陪伴点亮"星星"的成长之光

    2025-08-22    阅读:
    来源:俞欢宸
2025年7月21日清晨,天爱儿童康复中心的阳光教室流淌着轻柔的音乐声。常州工学院"向日葵的花语——'星光不孤单'"实践团队的志愿者陈某蹲在五岁自闭症儿童小宇面前,轻轻摇动彩色铃铛。当小宇的手指无意识触碰铃铛发出清脆声响,他的睫毛突然颤动,小宇的嘴角微微上扬——这是志愿者们六天专业陪伴的开始。由15名大学生志愿者、1名熟悉语言习得与发育障碍专业的老师组成的团队,将为许多来自"星星的孩子"开启探索生活乐趣的旅程。
 
兴趣搭建沟通桥梁
 
二楼手工教室内,志愿者李某将染成樱花色的皱纹纸铺展在光桌上。"萱萱摸摸看,像不像春天的花瓣?"她引导自闭症儿童萱萱触摸不同质感的材料。当萱萱颤抖的指尖终于将纸片贴上枝干,整幅《春日庭院》瞬间生动起来。隔壁音乐角,志愿者张哲用钢琴弹奏简单旋律,引导孩子们用沙锤打节拍。一个始终低头的小女孩突然随着节奏轻晃身体,脸颊泛起红晕。
"兴趣是最好的沟通媒介,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兴趣密码。"康复中心教师王老师观察着志愿者的工作,"这些大学生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的互动语言,用耐心找到了打开心门的钥匙。"团队前期精心设计差异化活动方案:为触觉敏感儿童准备布料绘本,为语言迟缓儿童创设情景对话游戏。当志愿者吴某搭建起消防车模型时,整周沉默的小宇突然指着模型:"车...红色!"——这个珍贵瞬间被志愿者记录在陪伴日记里,旁边画着小小的笑脸符号。
 
生活情境发现乐趣
 
午餐时间成为温馨的教学时刻。志愿者杜某注意到童童抗拒金属餐具,换上木质勺子后,孩子紧绷的肩膀瞬间放松。"我们给餐具穿上动物衣服吧?"志愿者给每件餐具贴上卡通贴纸后,挑食的孩子开始期待用餐时刻。当童童主动吃完餐食,志愿者轻摇铃铛发出清脆的"任务完成"信号,孩子眼中闪烁出自豪的光芒。
在精心布置的"彩虹小超市",货架上摆放着绒布包裹的水果模型。当自闭症儿童小雅成功将苹果放入购物篮,志愿者俞某立即碰响铃铛:"采购成功!"清脆的铃声引发阵阵欢笑。
艺术课堂见证更多突破。当小雅将蓝色颜料涂满手掌,志愿者没有制止,而是引导她印在画纸上:"看,这是属于你的夜晚的天空。"随后蘸取银色颜料:"现在让星星出来跳舞好不好呀?"完成作品时,小雅突然转身抱住志愿者,颜料在两人衣服上晕染出奇妙的星云图。康复中心主任周老师轻声说道:"他们在色彩里找到了表达情感的密码,色彩成为沟通的桥梁。"
 
星光交辉的成长
 
离别前的"星光派对"洋溢着温暖与感动。小宇主动拉着志愿者走向乐高区,在帮助下拼出消防车队;曾经躲避目光接触的萱萱举着手工作品绕场展示。当三米长的《星光乐园》彩绘在走廊展开,上面印满孩子们的手印和志愿者签名,孩子们的手印化作璀璨星辰,志愿者的签名如同环绕的星轨。沉默寡言的小宇突然将串好的彩珠项链塞进陈某手心——这条用三天时间偷偷完成的作品,串着六颗不同颜色的珠子。
"我们不是单向的帮助者,"志愿者杨某轻抚彩绘上的星星手印,"而是共同探索世界的伙伴。"六天里团队开展主题活动15场,记录下53个珍贵突破瞬间。在最后的分享会上,志愿者潘某展示陪伴日记:"小雅完成画作后的拥抱,小宇说出'红色消防车'的瞬间——这些微光让我们懂得,真诚的陪伴自有千钧之力。"
 
当暮色浸染康复中心的玻璃窗,彩绘作品在灯光下流转着温暖光芒。年轻志愿者们的背影融入城市灯火,而他们用专业与爱心搭建的桥梁,正引导着"星星的孩子"走向更广阔的生活舞台。那些曾被孤独笼罩的星星,正在爱的守护中绽放独特光芒,在广阔夜空找到属于自己的永恒坐标。
 
 
(通讯员 俞欢宸)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