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氤氲着夏日的芬芳,"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队以笔墨为媒、以明信片为舟,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之旅。这场别开生面的创作活动,既是为暑期返校宣讲预热——实践队员将携带着满载心意的明信片重返高中母校,向学弟学妹们讲述曲园故事;更是以艺术之名,将学子对母校的眷恋与曲园精神化作翩跹的鸿雁,寄往四面八方。
一、云端聚力:细节处见真章
活动筹备阶段,微信群化作智慧的云巢。统筹组如精密的钟表匠人,实时追踪天气脉动,精准调整集合时间与地点,将"凡事预则立"的古训化作行动指南。群内资源如春泉奔涌,设计模板、校园典故、经典语录交织成创意的星河。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与"博学审问,慎思笃行"的箴言在对话框中跃动,实践队员们顿悟:这些穿越千年的智慧结晶,正是明信片最深厚的文化底色。
二、四季定格:镜头里藏春秋
明信片的视觉诗篇,由队员们日常捕捉的校园光影谱就。春日里,樱花如粉云栖落枝头,队员们用镜头接住飘落的花瓣;夏日中,梧桐叶织就翡翠穹顶,光斑在林荫道上跳起圆舞曲;秋日时,金叶铺就通往知识殿堂的黄金大道;冬日里,雪被轻覆古建飞檐,校园化作水墨丹青。队员们以四季为尺,丈量曲园之美,精选的每帧照片都是时光的琥珀,凝固着校园的呼吸与脉动。
三、匠心独运:方寸间显乾坤
制作现场,实践队员围坐成创意的圆桌。设计组如同魔术师,调整图片比例时精准如黄金分割,排列文字版式时讲究似书法布局。当色彩搭配出现龃龉,有人提议用"canvas可画"的滤镜功能调和;当文字排版稍显局促,立即有人重新规划视觉动线。经过二十余次细节打磨,明信片从初稿的青涩蜕变为成品的惊艳——正面是曲园四季的视觉盛宴,背面是校训箴言与青春寄语的诗意交响。
图:实践队员专注设计明信片 鹿青媛 摄
四、薪火相传:明信片载使命
当第一张成品明信片在晨光中诞生,整个工作室爆发出欢呼。这些凝聚着心血的卡片,既有樱花大道的浪漫剪影,又有西联教室的沧桑剪影;既镌刻着"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铮铮誓言,又流淌着"七十载弦歌不辍,新征程再谱华章"的深情告白。队员小王轻抚明信片边缘:"每道折痕里都藏着我们对母校的爱,每个像素都跳跃着传承的火种。"
五、使命在肩:青春续写华章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场精神的朝圣。实践队员在挑选照片时重温校史,在撰写文案时领悟校训,在协作中践行"薪火承韵"的承诺。这些明信片将成为暑期宣讲的"文化使者",当队员们带着它们重返高中母校,曲园的故事将随着卡片传递到更多青年心中。正如实践队长所言:"我们不仅是明信片的设计者,更是曲园精神的摆渡人。"
七十载风雨兼程,曲阜师范大学始终以"学而不厌"的姿态追求真理,以"诲人不倦"的情怀培育英才。从杏坛讲学到国际课堂,从孔孟之乡到世界舞台,曲园人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教育的诗篇。此次明信片创作活动,恰似在时间长河中投下一枚石子,激起的涟漪将带着曲园的温度,蔓延至更广阔的天地。
未来,"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队将继续以青春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传承与发展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他们相信,当千万张明信片如白鸽般飞向远方,曲园的故事必将在更多人心田生根发芽。而这份承载着爱与责任的明信片,终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曲园与世界的文化桥梁,让七十年积淀的精神火种,在新时代的天空下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通讯员 张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