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探无碍,道暖同行

    2025-08-23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台州盲道现状调查:高覆盖率下的“断头路”与占道难题
中国青年网台州8月19日电(通讯员 顾婉媛)
2025年7月22日至8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探无碍,道暖同行"实践团队对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6条主干道、2处公共场所及1个居民区展开了为期20天的盲道专项调研。团队通过实地测量、影像记录及数据比对发现,当地盲道覆盖率虽达81.4%至99.35%,但占道、破损及维护滞后问题突出,部分区域实际使用效能不足国家标准的三成。这一现象折射出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商业街样本:覆盖率与占道率的矛盾
7月22日,实践团首站选在仙居县商业街。该区域人流量大,商业活动频繁,盲道使用需求较高。测量数据显示,该区域道路总长度为2000米,其中盲道铺设长度为1628米,盲道覆盖率达81.4%。从数据上看,覆盖率基本达标,但实地调研却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团队成员使用盲杖模拟视障人士行走体验时,在短短100米距离内就遇到了5处非机动车占道情况。共享单车随意停放,电动车见缝插针,这些占道行为迫使"体验者"多次改变行进路线,不得不绕行至机动车道。在一处盲道尽头,团队成员发现其直接连接沥青路面,缺乏必要的提示砖或过渡设计,这种设计缺陷可能给视障人士带来安全隐患。

更令人担忧的是,多个共享单车停放点被直接设置在盲道上,形成了系统性的占道问题。一位商铺经营者表示:"这里人流量大,停车需求旺盛,但规划的车位不足,只能停在盲道上。"这种无奈的解释反映了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不协调。
数据对比显示,商业街盲道破损率仅5%,但占道率高达22.72%,维护响应时间平均需要48小时,远超国家标准规定的24小时。这一系列数据表明,硬件达标只是基础,后续的管理和维护同样重要。
 
医院周边:高标准的"孤岛"
7月27日,实践团来到仙居县人民医院进行调研。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场所,医院的盲道建设情况备受关注。测量数据显示,医院周边盲道覆盖率高达96.67%,破损率仅为0.07%,这些指标都达到了较高标准。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急诊科门前的盲道经常被救护车辆临时占用。"生命通道和盲道冲突时,我们只能优先前者。"一位值班医生这样解释。这种特殊情况确实存在,但也反映出规划设计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使用场景。
医院西门的盲道被划为外卖车辆临时停放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一名外卖员坦言:"这里离取餐点最近,停别处要跑500米,耽误时间还会影响收入。"院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计划增设非机动车停车区,但这需要协调城管、交警等多个部门,实施起来需要时间。
实践团在调研中还发现,医院周边的盲道虽然建设标准较高,但缺乏必要的引导标识,视障人士很难独立找到通往各个科室的路线。这种"最后一公里"的引导缺失,降低了盲道的实际使用价值。
 
老城区的"伤痕":触感条脱落与修复滞后
8月5日,实践团对穿城中路进行了详细调研。这段位于老城区的道路盲道问题令人担忧。在一段长50米的盲道上,共发现4处大面积破损,最大破损面积达4.3平方米,触感条脱落率高达57.15%。这样的破损程度已经严重影响了盲道的使用功能。
附近居民反映,该路段去年进行了管道施工,施工结束后虽然对路面进行了修复,但对盲道的修复却不彻底。"下雨天积水能淹到脚踝,别说是盲人,就是我们正常走路都要小心。"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这样说。
  
实践团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老城区的盲道建设存在历史遗留问题。部分路段盲道宽度不足,转弯半径过小,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但由于改造难度大、成本高,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新社区的盲道"消失"现象
8月10日,实践团来到2019年建成的祥生群贤府小区进行调研。这个住宅小区的周边环境整洁美观,但盲道建设却存在明显缺陷。测量数据显示,该区域盲道覆盖率仅61.4%,且多段盲道在十字路口无故中断。
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本该设置盲道的关键位置,如小区出入口、人行横道等处,都没有铺设盲道。而在已铺设盲道的路段,又出现了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例如,盲道绕过一棵树时转弯半径过小,没有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
该区域的占道问题也相当突出。调研数据显示,占道车辆中约七成为业主私家车。物业经理坦言:"车位配比只有1:0.8,晚上回来晚的业主只能见缝插针。"这种停车位不足导致的占道行为,反映了前期规划未能充分考虑实际使用需求。
实践团还注意到,新建设的盲道在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上虽然有所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盲道砖的触感条凸起高度不足,降低了警示效果;有些盲道砖与普通地砖的颜色对比不够明显,弱化了视觉提示作用。

数据背后的管理困局
综合20天的调研数据,仙居县盲道达标率呈现明显的"两极化"特征:覆盖率、破损率等硬性指标合格率达83%,但占道、维护等动态管理项全部不合格。这种反差反映出当前盲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残联维权部主任在受访时表示,目前对占道行为主要以劝导为主,"缺乏执法依据,罚款额度还不如停车费高"。这种执法困境导致占道行为屡禁不止。实际上,《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虽然规定了相关罚则,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取证难、执行难等问题。
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不畅也是重要原因。盲道建设属于住建部门管理,占道执法属于城管部门,停车规划又涉及交警部门,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容易导致责任不清、推诿扯皮。
资金投入不足同样制约着盲道维护工作的开展。一位市政工作人员透露,每年用于盲道维护的专项资金有限,只能优先处理严重破损路段,对于一些小的破损只能暂时搁置。

改进建议与未来展望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实践团队向相关部门提出了12条具体改进建议。其中包括:建立"破损-维修"快速响应机制,要求接到投诉后24小时内到场处理;在重点路段增设盲道防占桩,防止车辆占用;完善盲道标识系统,增加导向标识和提示标识。

此次调研不仅揭示了仙居县盲道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建设出真正无障碍的城市环境。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寻太湖古韵,书文化新章
  • 在这个盛夏,“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情系桑梓·筑梦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入太湖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开启了一场文化探寻之旅
  • 08-23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