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电(通讯员 张心悦)“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在追求社会公平与人文关怀的征程中,无障碍环境建设宛如一座灯塔,照亮着特殊群体前行的道路。2025年7月22日至8月10日期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探无碍,道暖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奔赴浙江温州,开展了一场深入且细致的盲道调查活动,旨在为盲人群体营造更加畅通无阻的出行环境,让温暖与关怀在盲道上流淌。
温州,这座充满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城市,大街小巷纵横交错,盲道作为盲人出行的“生命线”,本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组员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部分盲道正面临着诸多阻碍,其现状令人忧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实践组员怀揣着对盲人群体的深切关怀,踏上了探寻盲道真相的征程。他们手持调查工具,穿梭于温州的大街小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角落。从繁华的商业街到宁静的居民区,从宽敞的主干道到狭窄的小巷弄,每一处盲道都留下了认真查看的身影。
在调查过程中,非机动车对盲道的阻挡问题成为了焦点。实践组员在描述一处严重阻挡的场景时说道:“当时看到那辆电动车完全横在盲道上,旁边的盲道几乎被遮得严严实实,就仿佛看到盲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被这突如其来的障碍挡住了去路,那种无助感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盲道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一些路段,盲道过于靠近停车区,这使得非机动车在停放时很容易侵入盲道。实践组员发现,部分盲道与停车区之间的距离过近,几乎没有预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参与调查的组员分析道:“这样的设计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盲人的出行需求,也没有预见到非机动车停放可能带来的影响。盲道应该是为盲人提供安全、便捷出行通道的,而不是成为被随意侵占的对象。”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盲道问题的现状,实践组员们还与当地的居民、商家以及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一位居民表示:“平时确实看到很多非机动车停在盲道上,有时候走路都得绕着走,更别说盲人了。”商家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商家认为应该加强对非机动车停放的管理,划定更明确的停车区域;有的商家则建议对盲道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提高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决盲道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践组员们深知这一点,在调查结束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积极整理调查数据,撰写详细的报告。同时还通过社交媒体、线下宣传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盲道知识,提高大家对盲人出行需求的关注,呼吁人们自觉爱护盲道,不随意占用。
一位实践组员在宣传活动中说道:“盲道是盲人的眼睛,是我们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不将非机动车停放在盲道上,不破坏盲道设施,让盲人能够安心、顺畅地出行。”这些话语,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在人们的心间,唤起了大家对盲人群体的关爱和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
此次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探无碍,道暖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盲道调查活动,不仅为盲道问题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科学的建议,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它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公平的重要事业,每一个人都应当成为这一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温州的盲道将变得更加畅通无阻,盲人群体将能够享受到更加平等、便捷的出行环境。而实践组员们也将带着这份责任与担当,继续在关爱特殊群体、推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温暖与关怀在每一寸土地上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