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安徽学子三下乡:追溯红色记忆,传承抗战精神

    2025-08-23    阅读: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赴马鞍山党史学习调研实践队
         正值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深化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之际,7月1日,安徽工业大学赴马鞍山党史调研学习实践队依托马鞍山和县、含山县丰富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故事挖掘与红色文化体悟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走访,明晰地方革命历史脉络,传承抗战精神与红色基因,同时提升队员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为红色文化传播注入青年力量。
         首先,实践队员前往含山县林头镇张什一村——含山县第一个党支部事迹陈列馆。这里峰峦起伏、山高林密,1927年含山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此诞生。陈列馆以“前言、星星之火、峥嵘岁月、燎原之势、结束语”五部分为框架,通过周心抚传播《红军小报》等革命读物、发展近20名党员建立巢含特支等史实,生动呈现党支部从萌芽到壮大的历程。队员在馆内研读大量珍藏资料与公开征集的历史图文,直观感受革命先烈传播革命思想、壮大党组织力量的坚定信念,深刻体悟早期共产党人“星星之火可燎原”的革命初心。
 
(图为含山县第一个党支部事迹陈列室大厅 通讯员 桑晓龙 供图)
 展厅内有大量珍藏资料,以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革命历史时期、社会发展时期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生动呈现了含山县第一个党支部发展历程,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充分体现了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坚韧不拔、无私忘我的崇高革命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在陈列厅内学习革命历史资料 通讯员 桑晓龙 供图)
 
         抗战时期,马鞍山一江两岸的抗日斗争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缩影。新四军与刘一鸿抗日自卫队、和含支队等密切配合,建立横山、和含等抗日根据地。为追溯这段军民同心的抗战历史,实践小队来到含山县王大老自然村的新四军七师含和独立团旧址。2021年建成的旧址以“精忠报国、含和砥柱”“抗日烽火、战斗历程”“鱼水深情、胜利之本”为核心展厅,通过实物、照片与翔实资料,还原了独立团出征作战、救护伤员、缴获战利品的场景。队员在参观中,不仅厘清了含和独立团在艰苦环境中严守纪律、敢打敢拼的发展脉络,更深刻理解了“军民鱼水情”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进一步坚定了传承抗战精神的信念。
 
(图为含和独立团旧址 通讯员 桑晓龙 供图)
 
         次日,实践队员赴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这里是渡江战役“第一枪”的发生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三十军九十师的三个团,为牵制敌人、助力渡江战役,在西梁山激战三昼夜,千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纪念馆以1400平方米的展区、5个历史时期展厅,通过文字、实物、雕塑及声光电技术,系统陈列了从大革命到改革开放时期,和县籍及牺牲在和县的烈士事迹。队员怀着崇敬之心参观展馆,在室外烈士陵园向先烈默哀,在“血洒西梁山”的史实中感悟革命先烈为解放全中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强化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责任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在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学习革命先烈事迹 徐子默 供图)
 
         此次“三下乡”实践,队员通过实地走访三大红色地标,挖掘整理了马鞍山地区从早期党组织建设、抗战斗争到渡江战役的红色故事,不仅填补了队员对地方革命历史认知的空白,更将“红色记忆”从书本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力量。从实践价值来看,一方面,队员通过调研形成的红色故事素材,可为地方红色文化宣传提供青年视角的内容支撑;另一方面,队员在实践中深化的爱党爱国情怀,将转化为未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行动自觉,真正实现“追溯红色记忆、传承革命薪火”的实践目标,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弘扬红色文化注入了青春动能。
 
(通讯员 桑晓龙 吴文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丘陵粮安,农机智行

  •   2025年7月5日,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丘陵粮安,农机智行”项目调研团队赴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项目调研。本
  • 08-23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