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调研马山黑山羊产业,广西民大学子以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2025-08-25    阅读: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

          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推动南宁市马山县黑山羊产业的发展,广西民族大学第二课堂积分管理中心“微光成炬·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在2025年7月1日-5日前往南宁市马山县进行当地黑山羊养殖产业以及黑山羊销售情况的深入调研,围绕当地特色黑山羊养殖产业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养殖合作社、与个体养殖户座谈等形式,探寻产业发展现状与振兴路径,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专业知识剖析产业现状,不仅在实践中了解到黑山羊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更完成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

  马山县地处广西中部,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沟深草矮的自然条件,虽制约了传统种植业发展,却为体小灵活、耐粗饲、适应性强的黑山羊提供了天然生长环境。自上世纪60年代起,当地农户便以散养方式培育黑山羊,经过数十年发展,这一产业已从农户副业成长为当地的产业支柱——2003年,马山县被授予“中国黑山羊之乡”称号,黑山羊获评“中国原产地标志产品”。

  图为团队成员同合作社负责人交谈

  为了更好了了解黑山羊的养殖,实践团队首先走访了古零镇喆盈养殖合作社,通过跟合作社负责人杨女士的交谈,了解到建立合作社面临的困境、养殖黑山羊的艰辛还有政府对于养殖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其中包括从黑山羊选育品种到其售卖渠道。合作社的开展不仅离不开杨女士的努力,还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根据杨女士的话语同时也了解到类似于合作社这种大型的养殖基地的黑山羊大多售往外地或者当地食品工厂,对黑山羊羊肉进行加工售卖。杨女士还亲自带我们去了黑山羊养殖的地方,让团队成员亲自感受黑山羊的生活环境以及它们的进食情况。

  图为团队成员观察黑山羊的进食情况
         关于黑山羊的养殖情况,合作社养殖和个人养殖是分不开的。在调研完古零镇喆盈养殖合作社之后,实践团队走入了黑山羊个体养殖户,通过跟个体养殖农户的交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个体养殖虽然规模小但是风险较大。在个体养殖户中,黑山羊养殖仅仅是他们的一份工作,他们还有其他工作,无法很好的照料黑山羊,还有关于黑山羊疾病防控也是一个大难点,个体养殖意味着他们无法像合作社那样大规模的进行有效预防。个体养殖户仅仅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在努力坚持养殖黑山羊。除此之外实践团队成员还亲自进入个体养殖户的小院中去喂养黑山羊。

  图为团队成员亲自喂养黑山羊

  除了黑山羊的养殖产业之外,实践团队还深入古零镇农贸市场进行调研,通过采访多位肉类售卖摊主了解当前黑山羊羊肉与其他肉类的售卖情况以及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后团队成员发现当地肉类零售大多还是以猪肉以及其他羊肉为主,而黑山羊很少出现零售情况,大多数都是去个体养殖户家中去购买。同时团队成员还同当地居民了解黑山羊购买情况,因为黑山羊的价格较为昂贵,大概四五十一斤,一头几乎上百,大家一般很少会购买黑山羊进行食用,大多情况是在重要日子才会购买黑山羊羊肉进行食用,而且都是购买一整头黑山羊,比如有重要客人来拜访、过年过节等情况。总而言之,马山县黑山羊产业仍以“活体销售”为主。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黑山羊羊肉售卖摊主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居民

  此次的马山县黑山羊的调研之旅,让实践团队从城市到乡村,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马山县的土地,用真诚倾听农户和养殖者的心声。在这场与黑山羊产业的深度对话中,不仅为黑山羊产业发展助力,更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成长的蜕变——正如团队成员所想:“以前觉得乡村振兴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就在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里,在我们与农户的每一次交流中,在我们为产业发展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里。”

  通讯员:马思怡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