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红色小分队”:青春对话红色历史

    2025-08-26    阅读:
    来源: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系“红色小分队”暑期三下乡实践队
  8月19日起,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红色小分队”实践队赴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及周边区域,开展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红色传承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文献溯源、实地走访、村民访谈、宣讲课堂等多元形式,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
  8月19日实践首日,队员们聚焦史料收集与研读。在线上大量搜集数据,翻找冀南抗日历史文献,游览山底抗日地道博物馆,从各种资料中梳理冀南山底抗日地道的修建背景、战术设计及军民抗战故事。“‘人拉肩扛筑工事’的记载,让地道从课本里的‘符号’变成了有细节的历史载体。”队员李同学在笔记中写道,泛黄书页里的文字,成了连接当下与历史的第一把钥匙。
  次日,团队赴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实地探访。站在地道入口处,砖石上的凿刻痕迹清晰可见;钻进地道内,“土空调进风口”“瞭望口”等设计细节逐一呈现。队员们用手机灯光照亮狭窄通道时,墙面留存的旧时标语若隐若现。“这些不是冰冷的建筑构件,是先辈在艰苦环境里攒下的生存智慧。”团队负责人表示,脚踩实地的探访,让“军民一心”从概念变成了可触摸的历史温度。
  8月21日,队员们走进山底村,在村口下与村民交流。村民讲述了“地道藏乡亲”的往事,她笑着对比今昔:“现在年年穿新衣、顿顿吃大肉,都是当年人拼出来的。”鲜活的故事让队员们意识到,红色传承早已融进乡村烟火,成了村民们“过日子的底气”。
  8月22日,团队带着整理的故事集走到小学生的身边。课堂上,队员们用精美的课件,讲述“军民筑地道”;课后,孩子们拿出画笔,将“地道”画进画纸。这场“青春讲给少年听”的宣讲,让红色种子在孩童心中落了地。
  实践最后一天,队员们整理本次实践活动的相关资料。团队表示,后续将结合专业优势,设计地道主题文创,并将村民故事剪辑成短视频——让这场三下乡的红色对话,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延续。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