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书记也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为响应这一政策导向与总书记的具体号召,河海大学富平柿饼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以“‘柿’业兴乡,富平领航”为实践主题,深入陕西省富平县,聚焦柿饼特色产业,探寻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路径,在实践中勾勒出富平以柿兴业、以业兴乡的生动图景。
红色精神领航: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富平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土地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我们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艰辛,从习仲勋同志的革命生涯中,队员们被他的革命品格触动,而现在富平柿饼等特色农产品与科技创新成果相串联,让队员看到红色精神在新时代乡村发展中的延续与实践。
产业创新破局:打造柿饼全链条发展新格局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富平柿饼产业通过全链条创新,构建起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矩阵。团队分别参观走访了湾里村柿子未来工厂,大方天玺产业园等地方。柿饼加工厂中,清洗、削皮、烘干等环节广泛应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柿染车间里,师傅们利用无法加工为柿饼的果实提取天然染料,制成可变色的布料产品,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富平柿饼也通过电商来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也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企业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创新的营销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为柿饼这一传统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文化传承赋能:延续富平柿子的千年乡土根脉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富平柿子文化历经千年积淀,滋养着这片土地的发展与传承。为感受柿饼厚重的文化力量,调研团前往了中国柿博物馆和千年柿树。中国柿博物馆系统梳理了柿子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源以及富平柿子栽培的悠久历史,清晰呈现出富平柿子产业从过去传统的小规模种植和简单加工,到如今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历程,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产业发展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此次调研既展现了富平以红色精神凝聚力量、以产业创新夯实根基、以柿子文化延续根脉的振兴路径,也让队员们深刻理解特色产业对乡村发展的驱动作用。未来,调研团将整理实践成果,形成可借鉴的产业发展案例;结合所学知识,为富平柿饼产业的技术升级、品牌推广提供建议;通过校园宣讲、社会实践等方式,传播富平“柿业兴乡”经验,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