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花果飘香织锦绣,绿电赋能中国梦” ——淮师学子西山花海实践活动纪实

    2025-08-27    阅读:
    来源:团队
“花果飘香织锦绣,绿电赋能中国梦”
  ——淮师学子西山花海实践活动纪实
  
  七月流火,初心如磐。2025年7月10日至11日,淮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花果飘香织锦绣,绿电赋能中国梦”实践团赴宿州市西山花海景区及周边区域,开展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紧扣“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双主线,以调研献策、绿色赋能、红色铸魂为核心,在实践中践行青年担当,用行动书写青春篇章。
  
  篇章一:问卷细梳游客意数据赋能景区兴
  “一纸问卷连供需,千条建议促提升。”为精准把握游客需求,7月10日,团队在景区入口、花海核心区等客流集中处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回收200份有效问卷。
  
  图为西山花海景区游客体验与需求调查问卷的部分统计结果(数学与统计学院刘嘉俊供图)
  
   统计分析显示:从需求来看,58.5%的游客期待“更完善的卫生间设施”,43%希望增设“休息座椅和遮阳设施”,反映出景区基础服务仍有优化空间;从环保问题而言,“垃圾清理不及时”“环保宣传不足”占比居前,提示需加强生态管理;从信息来源看,53%的游客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景区,印证了“网红打卡点优化”的必要性。
  
  图为团队成员向景区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研活动(数学与统计学院刘云凤供图)
  
  数据是决策的眼睛。这份带着“泥土气息”的调研结果,不仅为景区提质改造提供了精准依据,更体现了青年学子以专业能力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意识。通过将游客需求转化为具体建议,实践团搭建起景区与游客间的沟通桥梁,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青春智慧,彰显了社会实践活动在连接理论与现实、推动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
  
  篇章二:枯叶落花焕新彩童心巧手绘绿意
  “一花一叶皆生命,千丝万缕系环保。”在西山花海核心区,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手工课”热闹展开。实践团成员收集景区内的落花、枯叶、松果等自然废弃物,带领前来游玩的小朋友们创作手工艺品。
  “看,这片枫叶像小裙子!”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用枯叶拼贴成“花海风景画”,用落花点缀成“生态小书签”,原本的废弃物在巧手下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让孩子们在创作中理解“循环利用”的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指导儿童游客制作手工艺品(数学与统计学院王静柔供图)
  
  这场活动将“自然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以童趣方式传播环保知识。当孩子们意识到“落叶也能变宝贝”时,绿色种子已悄然在心中发芽。这不仅是一次环保实践,更是青年一代向社会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尝试,体现了青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润物细无声”的引领作用,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氛围贡献了青春力量。
  
  篇章三:果园踏查摸实情深耕细作探路径
  “枝头硕果凝汗水,田间调研察实情。”7月11日上午,实践团专程深入西山花海景区周边果园,踏着晨露开展实地考察。成员们穿梭于果树间,仔细观察桃树的生长状态,详细询问果农种植品种、年产量、灌溉方式等基础信息,重点记录不同水果的成熟周期与当前销售渠道。
  
  图为团队成员在符离镇果园进行实地考察(数学与统计学院刘云凤供图)
  
  “这片区的桃甜度高,但运输稍远就容易坏。”“要是今年桃子价格上不去,有时候次果干脆就不摘了。”在与果农的交流中,团队认真记录下种植户面临的产销难题,特别留意其运行模式,为后续可能的绿色发展方案收集基础数据,并向他们介绍了电商直播这一经销方式。“你们能来看看,我们就很高兴。”果农的朴实话语让团队成员深有感触。大家真切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植根于田间地头的具体实践,是沉下心来倾听田间地头的真实声音。
  青年学子唯有沉下心来倾听农民心声,才能找准服务乡村的切入点,这既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践行,也是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助力三农发展的生动体现。
  
  篇章四:红馆聆听初心语薪火相传使命担
  “一间红馆藏岁月,满腔赤诚映初心。”7月11日下午,实践团走进当地的武山村红色展览馆,虽场馆不大,却陈列着承载革命记忆的老照片、旧物件,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红色故事。武时备馆长用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逐件讲解展品背后的英雄事迹——从抗战时期的支前故事到新时代的乡村变迁,从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到当代党员的坚守奉献。
  “红色基因不是陈列的展品,而是要融入血脉的动力。”馆长的话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大家时而驻足凝视,时而提笔记录,在泛黄的史料中触摸历史温度,在生动的讲述中感悟初心使命。
  
  图为团队成员聆听武馆长讲解红色故事(数学与统计学院王静柔供图)
  
  此次红色教育让团队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青年一代唯有传承红色精神,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坚定方向。通过与革命历史对话,实践团成员强化了“强国有我”的担当意识,这种精神洗礼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养分,更是青年群体接续奋斗、推动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
  
  结语:青春聚力筑梦想实践扬帆再出发
  两天的实践虽短暂,却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意。从问卷数据的民情收集到环保手工的理念传播,从果园田间的实地考察到红色场馆的精神洗礼,每一项活动都紧扣“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初心。
  
  图为团队成员与武山村红色展览馆馆长武时备合影(数学与统计学院刘云凤供图)
  
  青年当如破土新芽,在实践的沃土中扎根生长。此次实践,是淮北师范大学学子用青春力量服务社会的生动注脚,更是新时代青年践行“强国有我”誓言的真实写照。未来,团队将继续以实践为笔,以大地为纸,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青春华章。
  
  (文:刘云凤/图:刘云凤刘嘉俊王静柔/审核:饶蕾徐聪慧孙宜晓)
  
三下乡推荐
  • 淮师学子敬老爱老助老在行动
  • 2025年7月2日,为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淮北师范大学“银龄皖流生活π”实践团队于淮北市开展关爱老年人与调查老年人消费需求的社
  • 08-27
  • 探秘临沭柳编,传承指尖技艺
  • 2025年7月6日至9日,淮北师范大学“探秘临沭柳编,传承指尖技艺”实践团队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
  • 08-27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