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岐黄红旅实践团奔赴枣庄市山亭区马头村,聚焦当地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开展实践调研。此次行动不仅是一次产业探索,更是传承学校2019年沂蒙山区金银花乡村扶贫经验,以专业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从“高速脱贫”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接力实践。
田埂问需:大数据破解种植困局,续写沂蒙智慧
骄阳下,马头村金银花田郁郁葱葱。实践团成员与张经理漫步田间,手中平板实时显示土壤墒情、光照强度等数据。“这片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会影响绿原酸积累。”团队结合当地气象数据与土壤样本,已初步构建适宜金银花生长的环境模型。
交流中得知,马头村金银花种植尚处起步阶段,农户分散种植、管理粗放,采摘依赖人工、病虫害防治凭经验等问题,与2019年沂蒙山区金银花产业困境高度相似。“当年沂蒙山区靠科技破局,如今我们有更精准手段!”团队负责人王明扬感慨,当场提出物联网监测生长数据、AI模型预测病虫害等方案,为产业升级注入“智慧基因”,让张经理看到从“粗放种植”到“精细管理”的转型希望。
院落听声:产业链延伸,打通小农与大市场
“以前在外打工,听说村里种金银花能赚钱就回了。”种植户李大哥家,翻新住房与院角堆放的金银花形成反差。李大哥坦言,收入虽比打工稳定,但缺技术指导,产量、卖价难稳定。实践团详细记录困惑:采收无统一标准、加工仅卖原料、不懂行情易被压价。
“可帮村里搭建产销数据平台,对接深加工企业!”团队给出产业链延伸方案——从统一采收标准、推动原料深加工,到打通市场渠道,让“地头货”变身“高附加值产品”。在马头村,20多位返乡创业青年满怀热情却受技术与市场制约,实践团的探索,为小农户融入产业发展打开新窗口,续写沂蒙山区“产业联农带农”的传承故事。
村落探路:全链升级,激活振兴新引擎
漫步马头村,新老建筑交错。村东头,二层小楼配小轿车彰显产业活力;村西头,土坯房伫立诉说发展差距。“年轻人回来不多,但有了开头。”村支书话语道出现状。实践团深挖问题:北邻工厂难塑“零污染”品牌、缺地理标志认证致优质难卖高价、无深加工让产业链偏短……
针对这些,团队打出“科技+品牌+创新”组合拳:用图像识别技术打造“数字溯源体系”,让金银花质量可查可溯;借鉴沂蒙山区“地理标志赋能”经验,协助申请地理标志认证;联动学校科研团队,探索金银花茶饮、护肤品等深加工路径。从种植到销售、从品牌到创新,为产业长远发展谋篇布局,推动金银花产业从“脱贫增收”向“高质量振兴”进阶。
夕阳西下,实践团带着调研数据返程,留下科技赋能的火种。从2019年沂蒙山区脱贫攻坚的“高速突围”,到如今马头村乡村振兴的“高质量深耕”,山东中医药大学以一脉相承的担当,续写金银花产业振兴故事。正如团队日志所写:“接过前辈接力棒,用专业智慧助力乡村结出‘金银’果实,让中医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沂蒙经验’,在新时代开出更盛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