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合审计学院 “红色火种传承” 小分队:踏访红色遗址,传承革命火种
来源:刘育铭/国际联合审计学院 “红色火种传承” 小分队/南京审计大学
踏访红色遗址 深挖历史细节
国际联合审计学院 “红色火种传承” 社会实践小分队,先后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开展实地调研。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队员们驻足于历史照片墙前,仔细辨认每一张图片背后的时间与背景,认真记录下展厅中幸存者口述史料的关键信息,对那段苦难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走进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队员们重点关注了抗战时期办事处的工作场景复原展区,通过观察办公用具、来往信件等实物展品,梳理出地下工作者在特殊环境下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
而在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队员们则逐一查看烈士名录墙,详细记录不同国籍航空烈士的牺牲时间与战斗事迹,对国际力量在抗战中的支援有了清晰了解。调研过程中,队员们通过拍摄影像资料、手写记录等方式,系统收集各类历史信息,为后续工作积累了丰富素材。
转化实践素材 创新传播形式
完成实地调研后,小分队返回学校着手进行资料整理与成果转化。队员们将收集到的各类史料按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与主题进行分类梳理,反复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始撰写调研报告,从红色历史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历史事件带来的现实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计划制作一条主题短视频和两份双语海报。短视频将选取三个纪念馆中的代表性历史场景与文物作为切入点,串联起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抗争与坚守;双语海报则聚焦红色精神的传承与传播,用中、英两种语言展现历史瞬间与革命精神,目前相关创作已在有序推进中。
凝聚实践成果 彰显育人价值
在实践总结阶段,小分队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全面梳理,不断完善调研报告的内容,确保所呈现的历史信息准确无误,分析观点有史料支撑。对于正在制作的短视频和双语海报,队员们多次展开讨论,优化内容呈现方式,力求让红色故事更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
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亲身踏访红色遗址,深入了解了历史细节,在收集、整理、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红色精神的认识。而短视频和双语海报的创作,不仅是对实践成果的有效转化,更是探索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的一次尝试,让红色火种在新时代得以更好传承。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