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及“百千万工程”部署,广东二师茶乡e站・书香筑梦研学实践团于7月10日至16日赴广东省阳春市河㙟镇,开展“云商茶韵育新苗,支教赋能兴乡土”主题实践。实践团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特色优势,针对本土茶叶推销形式单一、乡村小学科学教育资源不足等现实问题,以“支教赋能+电商拓市 + 文旅推广”为抓手,助力当地“岭南第一茶”扩销,为乡村孩子传递知识与希望,展现河㙟镇自然人文魅力,以产业、教育、文化协同发展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实践团依托外语特色,将双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既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又彰显了崇文重教、中西互鉴、守正创新、培根铸魂的核心价值。此外,实践团还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以挖掘乡村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依托河㙟镇茶文化与红色资源,融入戏剧、民谣等多元课程,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设计课程时,特意把‘茶’的英文表达和本地神仙茶的传说结合起来,比如用情景剧演绎‘Immortal Tea’的由来,孩子们不仅学得快,还会主动追问背后的故事。”实践团成员叶雨馨指着黑板上“一芽一叶”的中英对照板书说道:“有个学生用刚学的英语向爷爷奶奶介绍茶叶,这种跨代际的文化传递让我们特别感动。”
实践团以现代化直播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将镜头对准河㙟凌霄神仙茶。实践团成员详细地向大家介绍神仙茶的名字、历史来源与功效,将千年茶史、乡土传说融进直播带货,让观众在买茶的同时也能感受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中国乡村与茶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让清香飘得更远。
“家人们看过来,这款神仙茶得名于凌霄岩的传说,明代道长曾用它治病救人,现在冲泡后还有降火气的功效……”镜头前,实践团成员曾燕娜手持茶叶娓娓道来。为了讲好故事,团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提前整理出12则民间传说,有位直播间网友留言说,“买茶是为了给孩子听茶故事学茶历史,这让我们觉得直播不只是卖货。”
图为实践团成员叶雨馨开展双语茶文化特色课程。实践团摄制组 供图
实践团以现代化直播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将镜头对准河㙟凌霄神仙茶。实践团成员详细地向大家介绍神仙茶的名字、历史来源与功效,将千年茶史、乡土传说融进直播带货,让观众在买茶的同时也能感受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中国乡村与茶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让清香飘得更远。
“家人们看过来,这款神仙茶得名于凌霄岩的传说,明代道长曾用它治病救人,现在冲泡后还有降火气的功效……”镜头前,实践团成员曾燕娜手持茶叶娓娓道来。为了讲好故事,团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提前整理出12则民间传说,有位直播间网友留言说,“买茶是为了给孩子听茶故事学茶历史,这让我们觉得直播不只是卖货。”
实践团深入阳春白岭仔茶厂与广东华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系统调研茶叶加工的各项流程,聚焦“数字赋能+产品推广”。实践团成员在白岭仔茶场调研时,向负责人询问制茶流程,负责人介绍:“我们主要生产绿茶,从鲜叶晾晒到提香,全程机械化,3小时就能完成。”实践团成员紧接着问:“我们计划通过视频和直播方式宣传贵公司产品,请问需要哪些资料支持?”负责人回应:“我们可以提供电子版产品介绍资料,不过现有资料已较为陈旧,如果你们能够帮忙设计新手册就更好了,宣传可以多围绕工艺和生态,功效宣传方面要谨慎。”
来到广东华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践团成员与负责人围绕茶产业发展展开深入交流。负责人介绍道:“我们是阳江市龙头企业,整体占地800多亩,其中茶园约200亩,其余土地计划未来开发。公司配备了完善的制茶设备和加工车间,还能承接河南地区的茶叶加工业务,并且提前规划了设备升级以应对未来茶产量提升的需求。”实践团成员又问线上销售情况,负责人说道:“我们的线上销售目前面临较大挑战,去年我们投入了十六七万元进行推广,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受限于平台抽成较高。”对于实践团计划开展的直播推广,负责人表示:“非常感谢你们能想到用直播来帮我们推广,我们当然全力支持。到时候我们会以优惠价格供货,不过需要提前沟通一下,因为新茶要到9月份才会开采,届时我们会根据你们的需求做好协调供应。”
此外,实践团提炼凌霄岩4A景区价值,以海报、视频等可视化的形式实现“从田间到云端”的转变,联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向大众展示绿水青山。通过实现精准引流,激活“绿色文旅产业+生态科普教育”二维资源,使调研成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引擎。
未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茶乡 e 站・书香筑梦”研学实践团将紧握时代脉搏,并把数字技术、教学智慧与乡土故事有机融合,用数字技术激活茶产业,以优质教育点亮乡村课堂,持续催生河㙟镇振兴的新场景、新业态。(通讯员 邓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