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响应号召,近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塑说”社会实践团奔赴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友谊街道,深入啸虎手艺艺术创作工作室,跟随邯郸面塑非遗传承人李春芳老师,一同探寻邯郸面塑这一非遗瑰宝的奥秘,开展了一场以“一面一世界,一塑一乾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之旅。
“塑说”实践团与邯郸市面塑非遗传承人李春芳老师合影
守艺半世纪,匠心承古韵
实践团首站踏入李春芳老师的工作室,迎面而来的是展柜中一件件的面塑奇珍,神态各异的戏曲人物、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寓意吉祥的花草蔬果。关公的威严、仕女的婉约、孩童的天真,皆在方寸之间被赋予精魂。李春芳老师动情回溯与面塑结缘的悠悠岁月,将面塑创作灵感及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娓娓道来,并讲述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坚守这门手艺。她数十年如一日走进校园社区传授技艺,只为“让面塑活在当下人的生活中”。这份对文化根脉的执着守护,令在场队员无不动容。
李春芳老师面塑作品
巧手化凡俗,面中见乾坤
在李春芳老师与几名助教老师的引领下,沉浸式面塑技艺课徐徐展开。李老师拿来一块彩色面团,边讲解边示范:“面塑之魂,在于‘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古老手法,更在于心中对美的感知与生活的积淀。”队员们屏息凝神,跟随李老师学习揉捏基础技法,从揉捏的力道到塑形的手法,每一次微小尝试都充满了对古老技艺的敬畏。在飘散着麦香的工作室里,队员们在无声的塑形中,从笨拙模仿到渐窥门径,让朴素的面团在青春的温度中涅槃,重获新生。
李春芳老师对实践团传授面塑技巧
清茗论千秋,巧思承匠心
技艺研习间歇,李春芳老师邀请师生围坐茶室。茶烟袅袅中,李老师将与面塑艺术相守的人生娓娓道来,她目光炯炯,言语间满是对面塑艺术的热忱期盼。古老的手艺智慧与年轻一代的思索在此刻碰撞共鸣,那场关于“坚守”与“创新”的心灵对话,便在茶盏轻响中,为前路点亮了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