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15天扎根乡土!塔大实践团以实干书写青春担当

    2025-09-04    阅读:
    来源:塔里木大学三下乡情满乡土基层服务实践团
7月10日至24日,塔里木大学情满乡土服务实践团的10名学子,在哈拉玉宫乡开启了一场与乡土深度交融的社会实践之旅。15天里,他们放下书本、走进乡村,以“自找苦吃”的精神投身各项服务,在助力乡村发展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成长 。
 
实践团的工作从助力乡村治理起步。抵乡首日,队员们便与村委会对接,主动承担起政务辅助工作。面对堆积如山的村民资料,他们制定详细整理计划,按户分类、逐页核对,高效完成残障补贴身份信息录入与核验工作,为基层政务“减负增效”;在道路治安保障中,队员们轮班值守监控室,实时关注乡内主要道路通行情况,发现占道经营、道路损毁等问题及时上报并协助处理,用细心与负责为村民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
 
为提升反诈宣传的实效性,实践团专程前往村派出所“取经”。警务人员结合辖区近年来发生的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等典型案例,拆解诈骗分子的作案套路,讲解识别诈骗的“三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还现场演示如何辨别虚假链接、防范钓鱼短信。队员们认真做好笔记,针对宣传中的难点问题与警务人员深入交流,形成了一套通俗易懂的反诈宣传方案。随后,他们通过村广播、宣传栏、入户讲解等方式,将反诈知识传递给每一位村民,尤其重点关注老年人、留守妇女等易受骗群体,帮助村民筑牢“反诈防线” 。
 
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中,实践团创新方式方法,让安全知识“活”起来。队员们将交通法规改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在村口、学校周边等场所传唱,吸引村民驻足聆听;制作图文并茂的交通安全展板,展示未按规定行驶、未戴头盔等行为引发的事故案例,用直观的画面冲击让村民重视交通安全。在头盔佩戴劝导工作中,队员们不仅现场提醒,还为村民讲解正确佩戴头盔的方法,免费发放简易头盔固定卡扣,解决部分村民佩戴头盔不牢固的问题。经过不懈努力,乡内电动车骑乘人员头盔佩戴率从最初的不足40%提升至80%以上 。
 
聚焦乡村青少年成长,实践团打造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在“爱国教育+文艺互动”活动中,队员们化身“老师”与“演员”,通过讲述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的事迹,让孩子们了解革命历史;组织“爱国歌曲接力赛”,孩子们分组传唱《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在歌声中激发爱国情怀。绘画创作活动里,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家乡的农田、房屋、笑脸,队员们将优秀作品在村委会展示,让孩子们感受到创作的成就感。活动结束后,不少孩子拉着队员的手说:“哥哥姐姐,下次还来陪我们玩吧!” 。
 
入户调研期间,实践团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队员们分成3组,走遍哈拉玉宫乡的5个村落,走访村民百余户。在村民家中,他们与村民促膝长谈,详细询问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防治、销售渠道等问题,认真记录村民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建议。队员石宇翔在帮助村民采摘葡萄时,发现部分葡萄因品相不佳难以卖出,便与团队成员一起查阅资料,为村民提供“分级包装”“线上推广”等销售思路,得到村民认可 。
 
7月19日,实践团即将离开时,村民们自发来到村委会送行,孩子们送上亲手绘制的画作,老人们拿出自家种的瓜果,场面温暖感人。此次实践,实践团搭建起高校与乡村沟通的桥梁,队员们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服务与活力,更在乡土间读懂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正如队员李奇恩所说:“15天的经历让我明白,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未来我会继续投身基层,用实干诠释青年担当 。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