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水润疆土间,读懂民心与担当

    2025-09-05    阅读:
    来源:原创

  二十天的“水务润疆”三下乡实践,我们的足迹从十二团二连的棉田延伸到九团七连的果园,从八团十一连的供水站走到十六团的污水处理厂。当最后一页调研笔记写满,当相机里存满乡亲们拧开水龙头时的笑脸,我才真正明白:所谓“润疆”,从来不只是水流过土地的物理过程,更是政策温度浸润民心的生动实践。

  一、在田垄与灶台间,看见“水”的民生重量

  在十二团三连的地头,第一次见到智能灌溉控制器时,我以为那只是个冰冷的金属盒子。直到种植户马大姐蹲在棉田边,指着屏幕上的“土壤墒情80%”说:“以前凭感觉浇水,看着地皮干了就灌,结果底下的根泡烂了都不知道。现在这玩意儿说了算,一亩地省50方水,棉花结得比往年密三成。”她粗糙的手指划过屏幕时,眼里的光比正午的太阳还亮——那一刻我懂了,滴灌带里流淌的不只是水,更是庄稼人的生计底气。

  而在九团六连的老住宅区,72岁的陈大爷拧开厨房水龙头的动作,让我至今难忘。他先接半瓢水,仰头喝了一口,咂咂嘴说:“三年前喝井水,得沉淀俩小时,锅底总结一层白垢。现在自来水直接喝,泡茶都不用洗茶壶了。”说着他掀开锅盖,里面煮着刚摘的玉米,“你看这水,清亮得能照见人影。”灶台蒸汽里飘出的玉米香,混着水流声,成了“安全饮水”最鲜活的注脚。

  这些细节教会我:评价一项水利工程的好坏,从不是看管道多粗、泵站多大,而是看庄稼人账本上的节水数字,看老人喝水时舒展的眉头。水够不够用、甜不甜,从来都是最实在的民生考题。

  二、从“乱排”到“回用”,触摸“水”的生态蜕变

  在八团十一连调研时,连队支书带我们看了两处“对比景观”:东边是改造前的排污沟旧址,如今种着月季和冬青;西边是新建的污水处理站,浑浊的生活污水进去,出来的清水正顺着管道流向林地。“以前这边沟里漂着塑料袋,夏天臭得人不敢开窗,现在用处理后的水浇树,树叶绿得能滴出油。”保洁员热孜万古丽大姐拿着水管浇花,水珠落在花瓣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更让我震撼的是十六团六连的“污水循环经”。养殖户周大哥领着我们看他的牛圈:粪水顺着暗渠流进沉淀池,发酵后抽去旁边的苜蓿地,“以前这水往戈壁滩一泼,风一吹满连队都是味。现在苜蓿长得比人高,割下来喂牛,牛吃了产奶多,这叫‘污水变肥料,肥料养出好草料’。”他指着账本上的“每月省饲料钱300元”,笑得眼角堆起皱纹。

  这些变化让我明白:水务润疆的“润”,不仅是“供给”,更是“循环”。当污水不再是负担,反而成为资源,流淌的就不只是水,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三、在管网与民情间,读懂“水”的治理密码

  实践中最意外的发现,是水利设施背后的“人情温度”。在九团七连的供水站,我们看到墙上贴着一张“管网管护分工表”:红色笔迹写着“王建军负责1-5号井”“李红梅包片3排平房”,旁边还有一行小字“谁家水管冻裂,先找片区员,再联系维修队”。管护员老杨说:“冬天最冷那阵,我们每天凌晨三点巡管网,就怕哪个接口冻裂。有次张奶奶家漏水,片区员十分钟就到了,比修自家的还上心。”

  而在十二团二连的文化长廊,每月5号总会围满居民——那天是水质检测报告公示的日子。退休教师赵大爷带着老花镜,逐行核对“菌落总数”“浊度”等指标,“以前总有人说‘水看着清,谁知道干净不干净’,现在数据贴在这儿,谁都能看,心里的疙瘩就解开了。”这种“看得见的透明”,比任何宣传都更能赢得信任。

  这些细节让我深刻体会:水利工程要“通”的不仅是管道,更是民心。从“分片管护”的责任到人,到“水质公示”的公开透明,基层治理的智慧,就藏在这些与水相关的琐碎里。

  四、以青春之眼,看见“接力”的意义

  离开前,在十六团的职工文化广场,一位维吾尔族大妈热孜万古丽握着我的手说:“你们来调研好啊,多写写我们现在用水多方便,也多说说……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洗衣机的水咋能再利用?”她的问题让我突然意识到:实践的终点不是形成报告,而是让青年的专业知识真正扎根大地。

  二十天里,我们记录了326组节水数据,收集了87条居民建议,整理出12条设施优化方案。但比这些更珍贵的,是学会了“从水龙头看民生”——看水流是否顺畅,更看群众是否舒心;算节水账,更算民心账。

  车窗外,防渗渠里的水正流向远方,像一条银色的绸带系在戈壁绿洲间。我知道,“水务润疆”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我们这些走出校园的青年,终将成为故事里的“接力者”——不仅要做水流的记录者,更要做让每一滴水都润到民心的践行者。因为我们见过棉田里的滴灌带如何滋养希望,见过老人们喝水时眼里的光,这些都成了我们与这片土地的约定:以专业守护清流,让水润之处,永远生长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