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水务润疆行:在阿拉尔的田野间书写青春答卷

    2025-09-05    阅读:
    来源:原创

  七月的阿拉尔,骄阳将戈壁滩的热浪揉进棉田,塔里木河的支流静静滋养着这片绿洲。作为塔里木大学“水务润疆”实践团的一员,我带着水质检测工具、调查问卷和满腔热忱,开启了为期十天的基层水务调研之旅。从八团一连的棉田灌溉区到三团十连的水源地,从九团四连的饮用水处理站到四团九连的水务信息化系统,这段深入团场连队的经历,让“水资源”从课本上的抽象概念,变成了种植户账本上的节水数字、居民水杯里的清澈水流,更变成了我们青年一代服务基层的责任与担当。

初入棉田:在灌溉差异中读懂“水”的价值

  实践首站是阿拉尔市八团一连,我们的任务是调研不同灌溉方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清晨的阳光刚爬上棉田,我们便兵分两路行动。我跟着一组队友走进棉田,脚下的土壤还带着清晨的湿润。“你们看,这块漫灌的棉田,土壤含水率比滴灌的高15%,但用水量足足多了一半!”队友拿着土壤检测仪,一边记录数据一边感叹。 种植户张大叔蹲在田埂上,指着地里的滴灌带给我们讲解:“以前漫灌一亩地要60方水,现在用滴灌,30方就够,棉花结得还更密。”他翻出手机里的灌溉记录,“这玩意儿能精准控制水量,什么时候浇、浇多少,手机上一看就知道,省了不少功夫。”而不远处的漫灌棉田,水流顺着土沟漫溢,部分棉苗的根部已经出现轻微涝害。

  对比之下,滴灌棉田的棉苗叶片舒展、颜色鲜亮,长势明显更优。 另一组队友在团场灌溉管理站的收获也不小。他们查阅到,近三年八团推广滴灌技术后,全团农业用水量下降了30%,而棉花亩产却提升了15%。“以前浇水靠经验,天旱的时候抢水抢得头破血流;现在有了科学调度,水够用,收成也稳了。”管理站工作人员的话,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科学用水不仅能节水,更能为种植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走访民生:在饮用水安全中触摸“水”的温度

  在九团四连,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居民饮用水安全上。上午,我们先来到连队党政办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拿出厚厚的检测记录册:“我们每月都会对饮用水进行检测,消毒、过滤、沉淀,每一步都不敢马虎。”但当我们走进居民家中,却发现了新的问题。 “这水烧开后,壶底总有些白垢,喝着倒没怪味,就是心里有点不踏实。”王阿姨端出烧水壶,壶底厚厚的水垢清晰可见。我们拿出简易水质检测试纸,现场检测水样的硬度,结果显示确实偏高。“阿姨您放心,这种水垢主要是钙镁离子,对身体没危害,要是不喜欢,可以在水龙头上装个简易过滤器。”我们耐心解释,还帮她在问卷上记下“希望定期开展水质知识科普”的建议。

  在走访中,72岁的李爷爷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以前喝井水,得沉淀大半天,现在自来水一拧就有,干净又方便。”他端出一杯刚接的自来水,清澈透亮,“就是有时候想知道这水到底有多干净,要是能多贴些检测报告就好了。”我们把李爷爷的建议认真记下,当天就反馈给了连队工作人员,他们承诺会每月在社区公告栏张贴水质检测结果。

排查隐患:在设施维护中扛起“水”的责任

  在七团五连,我们的任务是排查水利设施安全隐患。带着测距仪、水质检测仪等工具,我们对连队的灌溉渠、小型水闸、蓄水池逐一检查。走到一段灌溉渠时,我发现渠底有局部淘空,水流冲刷着裸露的渠基,存在坍塌风险。“这要是不及时处理,汛期很可能会出问题!”队友立刻拿出笔记本,详细记录位置和损坏程度。 在一座小型水闸前,我们测试启闭机运行情况,发现启闭机螺丝松动,转动时存在明显卡滞。“这闸控制着下游50亩棉田的灌溉用水,要是坏了,地里的棉花可就遭殃了。”我们找来扳手,当场帮工作人员紧固了螺丝,还建议他们定期对启闭机进行润滑保养。 蓄水池周边的问题也不少。杂草丛生遮挡了水位观测点,池壁有几处细微裂缝,存在渗漏风险。我们一边清理杂草,一边向连队水利负责人提出临时加固建议。“这些设施看着不起眼,却是连队用水的‘生命线’,日常维护可不能马虎。”负责人连连点头,当场安排人员对隐患点进行整改。那天走下来,我们的工装上沾满了泥土和汗水,但想到能为连队排除用水隐患,所有人都觉得值。

科技赋能:在信息化中看见“水”的未来

  在四团九连,水务信息化建设的调研让我大开眼界。走进连队水务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连的用水计量数据、管网压力、水质指标,各种信息一目了然。“这是我们去年刚升级的水务信息化系统,能实时采集数据,还能远程控制灌溉设备。”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介绍。

  我们跟着工作人员来到田间的信息化监测点,太阳能供电的传感器正源源不断地向系统传输土壤含水率、气温、风速等数据。“以前调度用水靠电话沟通,效率低还容易出错;现在有了这套系统,根据实时数据就能制定调度方案,精准又高效。”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远程控制灌溉阀门,手机上轻轻一点,田间的喷头便应声开启。 但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问题。部分工作人员对系统操作不熟练,偶尔会出现数据误读;个别监测点因为信号弱,数据上传存在延迟。我们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开展针对性培训”“优化信号覆盖”等建议,工作人员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有你们这些大学生帮忙出主意,我们的水务管理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守护源头:在水源地筑牢“水”的防线

  实践的最后一站是三团十连的水源地,这里是连队居民和农田用水的“源头”。我们首先来到地下水井群,周边用铁丝网围了起来,警示牌清晰醒目。“每天我们都会巡查两次,防止有人倾倒垃圾、违规种植。”水源地管护员老周带着我们沿着井群巡查,脚下的小路被踩得平整坚实。 但在地表水取水点,我们还是发现了问题:岸边有少量生活垃圾,不远处还有农户在违规放牧。“这些垃圾要是被雨水冲进取水点,会污染水源;牲畜靠近也有卫生隐患。”我们立刻动手清理垃圾,还向周边农户宣传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以前不知道这地方这么重要,以后肯定会注意!”农户们不好意思地说。

  当天下午,我们在连队文化广场开展水源地保护宣传,张贴海报、播放音频,还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水源地是我们的‘大水缸’,保护好它,才能喝上干净水、浇好田。”我的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看着居民们认真倾听的模样,我忽然明白,水源地保护不仅需要管护员的坚守,更需要每一位居民的参与。 ## 实践感悟:让青春在服务基层中绽放 十天的调研结束时,我们的笔记本上记满了300多份问卷数据、50多处设施隐患记录、20多条优化建议,这些数字背后,是阿拉尔团场连队对“安全用水、科学用水”的迫切需求,也是我们青年一代服务基层的责任担当。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水务工作从来不是孤立的技术问题,而是连着民生福祉、连着农业发展、连着生态保护的系统工程。从棉田的滴灌带到居民的水杯,从水利设施的维护到水务信息化的推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用专业知识去支撑,用耐心去沟通,用责任心去守护。 离开阿拉尔时,车窗外的棉田绿得铺到天边,灌溉渠里的清水缓缓流淌。

  这段实践经历,不仅让我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让我懂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意。未来,我会带着这段经历中的收获与感悟,继续深耕水利专业,努力成为一名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利人,让青春在“水务润疆”的征程中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