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木雕之美 传承非遗文化
本网讯(通讯员 方小梦)为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山木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咸宁市通山县“成希工作室开展学习调研活动”,并与“通山木雕”第五代传承人成希老师进行学习交流。
成希出生于通山县九宫山镇木匠世家,年幼时就喜欢各种家具上雕刻的图案,15岁跟着父亲开始学木雕,是“通山木雕”市级传承人,2018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荆楚工匠”称号,随后创立“成希创新工作室。”
当队员们问及学习木雕的方法与技巧,成希说道:“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拿上刻刀的那一刻起,就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反复练习。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浮雕或小物件开始,逐渐提升难度。此外,选择合适的木材也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木材有不同的硬度和纹理,这对雕刻效果有直接影响。学习木雕技艺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需要极强的耐心和毅力。雕刻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打磨,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因此,学习者必须耐得住寂寞,保持冷静和专注。”
木雕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它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对细节的热爱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在雕刻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表现主题和形态,同时还要掌握几何、工笔画等知识。“拾遗”队员们在学习木雕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非遗文化的乐趣,也希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为更多人所熟知!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