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寻找非遗足迹
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寻找非遗足迹
2024年7月19日,一群热血的学生志愿者来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非遗展,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旨寻找和挖掘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足迹。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连接着多个省份和城市,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源之一。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宝藏,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立了非遗展厅,集中展示了大运河沿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活动当天,学生志愿者们分成数个小组,在博物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对非遗展厅进行了系统的参观和学习。展厅内陈列着各类非遗项目的实物、图片和文字介绍,内容涵盖了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舞蹈、传统戏曲等多个方面。学生们借自己对非遗的理解和感悟,积极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互动交流,进一步扩展了对非遗文化的认知。
随后,学生志愿者们组织了一场非遗展示和体验活动,向全市师生和社区民展示了自己所学所感。他们现场展示了传统手工艺技艺,如中国结、剪纸等,还表演了传统民间音乐和舞蹈,以及简单的戏曲表演片段。通过这些精彩的展示和互动体验,学志愿者们向大家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
此次活不仅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通过与博馆工作人员的互动,他们了解到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明白了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和责任。同时,活动也为学生志愿者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志愿者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寻找非遗足迹的活动圆结束,但对于这些参与其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将继续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参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事业中去,将传统文化的火炬一代代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增添新的光彩。
本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非遗文化的认知,也促进了非遗文的传承和发展。希望类似的活动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非遗,传承非遗,共同守护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