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富平石刻发展历史,为探究在石刻文化传承的真相,7月22日上午11点,长安大学赴陕西渭南“富平石刻非遗寻踪·乡村振兴帮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一队前往富平南陵村寻找省级富平石刻非遗传承人刘国辉进行专访。

图为小组成员采访刘国辉老师
在采访过程中,刘国辉先生帮助实践小队修改错误的石刻资料,提到,目前的石刻非遗传承人可以分为老一代和新一代,老一代依靠个人手工技艺与基本工具去雕刻石刻,新一代依靠自身技艺与现代电子工具来雕刻石刻,也负责出售、贩卖时刻。刘国辉先生认为,使用机器雕刻石刻非常方便快捷、产量大,上手难度低,但雕刻出来的石刻缺乏灵动性,过于刻板。过去拿手工雕刻更生动,更活泼,有“气”,但更看个人悟性与技巧。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石刻手艺不免有所流失。

图为刘国辉老师省级非遗传承人证书
刘国辉先生还提到,在过去,不仅雕刻工具与雕刻人发生变化,雕刻事物也产生变化,在过去雕刻样品大多是石狮子,直到90年代,人们需求发生改变,雕刻的事物也与时俱进,发生改变,出现现在见到的多样的石像。
】

图为刘国辉老师制作的石刻
这次实践活动有深刻意义,刘先生不仅帮助实践团队改正石刻历史,也以一位传承人的视角表达对现代工具与过去手艺的区别。让实践团队能以一位亲生经历数十年石刻发展的视角去记录富平石刻的发展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