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要指示。2024年7月10日,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致远”法治理论普及宣讲团在刘达老师的带领下,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前往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美丽乡村绘制法治蓝图,在社会课堂书写青春答卷。

在深入探访花茂村的实地调研之旅中,“致远”宣讲团聚焦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特别将镜头对准了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环卫工作者。一次与一位长期负责乡村公路清洁工作的阿姨的深入访谈,让宣讲团成员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这位阿姨,已在这条蜿蜒的乡路上默默奉献了超过十年的光阴,这一事实令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深感震撼。每日,当晨曦初破黎明,或许天边还挂着未散的夜幕,她便已踏上了工作岗位,以勤劳的双手迎接第一缕阳光。无论是酷暑难耐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她的身影始终如一,坚守在这条连接着村庄与外界的脉络上。“行走间清扫,清扫中前行……”这简单而重复的动作,对她而言,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承诺。她用这份平凡中的伟大,日复一日地守护着乡村公路的洁净与美丽,成为了花茂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当团队成员询问,是什么原因令她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时,她说:“过去我们这里是落后的村子,多亏了国家政府的建设,老土路才变成今天的柏油马路,能让这条回家路变得干净整洁,我心里也高兴,习总书记不是也说了,建设美丽中国,我能把这条路扫的干净,也是贡献一份力量。”

诚然如此,乡村的绰约风姿并非仅仅源自一花一草的点缀,而更在于无数如她一般的环卫工人,他们矢志不渝地扎根岗位,以汗水为墨,以坚持为笔,“绘就”了乡村的清新画卷,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纯净与和谐。不论四季更迭,无论严寒酷暑,他们始终如一,用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乡村的每一处角落带来生机与活力。在访谈之际,沿途的乡亲们纷纷驻足,满怀感激地分享着他们的感受。他们表示,如今行走在焕然一新的公路上,心情也随之变得格外舒畅,仿佛连脚步都轻盈了起来。尤其是当夏日炎炎,望着那条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宽阔大道,心中更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清凉与惬意。这些真挚的话语,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环卫阿姨的脸庞,让她再次绽放出那标志性的、明朗而质朴的笑容,那是对劳动最美好的诠释,也是对乡村未来最坚定的期许。

在进一步的深入交流中,志愿者们了解到,为了推动乡村公路环境质量迈向更高台阶,当地政府展现出了前瞻性的规划与坚定的决心,显著加大了对环卫事业的投入与支持力度。具体措施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沿着这条蜿蜒的乡间公路,每隔五公里便精心布局了一个固定的垃圾回收站点,这些站点不仅布局合理,更成为了乡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基石。同时,当地政府深谙法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他们配备了专业的环境维护团队,定时定点进行高效清理,确保了垃圾不落地,环境常清新。不仅如此,政府还在乡间公路的两侧,精心布置了众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宣传标语。这些标语如同无声的守护者,时刻提醒着过往的村民与游客,共同守护这片绿水青山。这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实施,正是花茂村能够实现绿水青山与路洁道净和谐共生的关键所在。如今的花茂村,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因这份难能可贵的整洁与有序,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深刻感受到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生机与活力。

环保阿姨在分享她的工作日常时,满怀感慨地提到,除了日常的清扫工作,她还积极参与了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在这些培训中,她了解了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和相关知识。这些法律知识的学习,不仅为她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柱,让她在环保工作中更加有底气、有力量,同时也为她自身的出行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确保她在这条熟悉的乡路上,无论风雨,都能平安往返。

在乡村公路上,环卫工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书写属于他们的美丽篇章。他们是乡村的守护者,更是这片美丽自然的创造者。他们是全中国所有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工作者们的缩影。望着她远去的背影,“致远”法治理论普及宣讲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钦佩。在未来的日子里,“致远”宣讲团的成员们都将以她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