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听翁语·情暖桑榆|老干部薪火传承,老教师烛光不息

    2024-07-23    阅读:
    来源: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青听翁语·情暖桑榆”暑期实践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青听翁语·情暖桑榆”暑期实践团走进淳安县大墅镇。此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深入探究“五老”精神,激发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
老干部薪火传承
7月18日上午,我们首先来到了老干部王校长家中。王校长表示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任务,他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在每个阶段他都能够问心无愧,将自己的任务做好,将自己的身份扮演好。年轻时他是校长、是老师,他就把学生教好、管理好;退休后,他是母亲的儿子,那就把母亲照顾好;他是妻子的丈夫,那就撑起家庭的重担,全力支持妻子的事业,把家庭照顾好。同时王校长还勉励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一步一步慢慢来,脚踏实地才能把事情做好。而实践团成员也将谨记王校长嘱托,把握好新时代接班人的身份定位,努力为国家建设、民族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接着我们访谈了王校长的妻子——方平尔老师。方老师回忆起她曾经来到淳安县大墅镇中心小学的故事,当年她离开任教两年的富阳高桥乡中心小学,只身前往淳安县大墅乡支教,这一决定并非易事,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因为当时的淳安县大墅乡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但是令方老师倍感欣慰的是这么多年她教下来的学生家长对她的评价都很好,许多学生和她就像母子关系一样。在孩子们的心目当中成为一个亲人,她认为这是她教育过程中的很重要的成就。在访谈过程中,方老师所展现出的对于孩子和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令实践团成员深受感动。她说: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与人格的塑造。她鼓励青年人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而非简单的职业。因为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潜能,让教育工作焕发出无限的光彩。
 
而在傍晚,我们来到了老干部凌爱国家中。凌老先生刚刚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作,他高兴的表示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了,但是党和国家一直没有忘记他们,一直非常关心他们的身体情况和生活质量。当地政府对他们这些富有经验的老干部也十分尊重,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会积极予以采纳。在访谈过程中,凌老先生多次提到党员代表大会,他认为这对于像他这样的老同志与新领导班子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凌老先生对于现在乡镇政府的工作非常满意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未来终究是属于我们这些年轻人的。而我们也将带着凌老先生的祝福与期待,努力成为担当时代重任的中流砥柱。
 
 
在这一系列深刻的交流与学习中,我们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五老”精神的真谛——它不仅是岁月沉淀的智慧与奉献,更是跨越时代的责任与传承。老校长的务实本分、方老师的深情厚谊、凌老先生的积极乐观,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教会了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心怀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将铭记前辈们的教诲与期望,不仅要做知识的探索者、技能的掌握者,更要做道德的传承者、精神的弘扬者。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于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这不仅是一场对“五老”精神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信念的铸就,我们坚信,只要每一代人都能接力奔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照进现实。
 
老教师烛光不息
7月18日下午,“青听翁语·情暖桑榆”暑期实践团成员访谈了质朴且热情的老教师——余允倜。仅仅接受了六年多的教育并没有成为余老师求知路上的绊脚石,他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坚韧引领着他在教育领域耕耘了四十余年,探索出独特的教育经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其中不乏在艺术、科技等领域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才,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回馈着社会的关爱,也证明了余老师教育理念的正确与伟大。退休后,他继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参与编写了《淳安村落》《儒洪村志》等书籍,同时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筹备。余老师的生命轨迹,如同一条细流汇聚成河,虽起点微小,却终成大江大河,滋养了无数心灵,照亮了无数学子的前行之路。
 
7月18日,我们遇见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教师——余振发老师。他以自学成才的坚韧,在教育领域深耕43载,以粉笔为笔,黑板为纸,倾注心血于每一堂课,每一名学生,培育出无数栋梁,真正实现了“桃李满天下”。面对简陋条件,他初心不改,用爱心与汗水浇灌希望。退休后,他继续发光发热,从协助村民办理房产证到疫情期间为抗疫人员送去温暖,从慷慨解囊捐款到成为村里的智囊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休不褪色”的奉献精神。同时,他积极倡导搭建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平台,让两代人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的一生,是奋斗与奉献的典范,激励着我们无论起点与境遇,都应勇于追求,乐于奉献,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余允倜老师与余振发老师那看似平凡却又非凡的人生旅程中,我们深刻理解到“教育者”这一身份背后所承载的重量与光辉。他们以有限的教育资源,创造出无限的生命可能,证明了教育的力量在于点燃心灵之光,而不单纯是知识的堆砌。这两位老教师用自己的生命轨迹,绘制了一幅幅动人篇章,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灵魂唤醒灵魂,是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他们的故事,是对“五老”精神的生动诠释,展现了跨越世代的知识传递与社会责任感。在他们的教诲与示范下,我们领悟到,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光,无论是在三尺讲台,还是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持续发光发热,都是对这个时代最美好的献礼。
在这段追寻“五老”精神的旅途中,我们不仅见证了岁月沉淀下的智慧与光芒,更深刻体悟到,每一位“五老”都是行走的时代丰碑,他们以生命书写着忠诚与奉献,以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从老校长的本分务实到方老师的深情厚谊,从凌老先生的乐观积极到余允倜老师和余振发老师的无私奉献,他们的故事汇聚成一部鲜活的教科书,教导我们: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青年人应当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文/张正涵 王安倪 石志飞 陈奕童
图/赵思诚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