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警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敬畏心理,努力认识灾害规律、主动防灾减灾。为了响应社会号召,科普防灾知识,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气象守望,‘理’同风云”气象防灾宣讲团于2024年7月9日至7月11日在安徽省芜湖市、阜阳市、淮南市展开了一系列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活动。
在风雨飘摇的防汛季节,安徽理工大学的学子们挺身而出,他们的身影活跃在一个又一个关键的节点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用爱心和热情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防汛安置点,情暖老人心 7月9日,团队前往芜湖市白茆镇旭光初中防汛安置点,宣讲团成员们分工明确,有的拿起扫帚和抹布,认真打扫卫生,确保老人们的居住环境干净整洁;有的则俯下身来与老人们亲切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生活的点滴。他们耐心细致,用青春的热情和真诚的笑容,为老人们带去了心灵的慰藉,缓解了他们因生活不便而产生的压力。面对近期频发的洪涝灾害,实践团的成员们深知提高老人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制作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防汛宣传资料,并同心协力绘作了一幅宣传防汛知识的黑板报,实践团成员绘声绘色地向老人们普及了如何识别洪水预警信号、如何在洪水中保护自己、以及如何进行紧急疏散等实用知识。安置点的居民间悄然传开了温暖的回声,老人们纷纷表示,宣讲团的到来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更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在汛期中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图为宣讲团成员向安置点老人普及防汛知识 摄:宋承峻
长江边上,慰问巡边人
7月9日下午,宣讲团成员们来到长江边,切身感受汛期所造成的影响。抵达长江边时,成员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江水汹涌澎湃,水位比平时高出许多,岸边的树木和线杆在水中若隐若现,低处的道路早已被江水淹没。他们亲眼目睹了汛期带来的巨大破坏力,也深刻体会到了防汛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江边坝上零星坐落着一个个临时房屋就是参与巡边防汛的村民们休息的地方。宣讲团成员们抓住这个机会,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谈话中得知,这些村民都是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巡边的。他们日夜守在江边,时刻关注水位的变化,一旦发现险情就立即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有时候遇到暴雨天气或者紧急情况,他们甚至顾不上吃饭和休息,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这次实地体验让他们亲身体验了汛期的危害,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防汛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巡边村民合影 摄:闫恒涛
校园内部,开展防震演练
7月10日,宣讲团成员们以阜阳市赛涧回族乡中心小学为实践地点,针对安全意识较薄弱,气象知识较匮乏的学生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暑假培训教学活动。团队成员教学内容丰富,设定了包括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的预警和防御知识、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防灾减灾科学家精神、气象灾害逃生演习等在内的一系列气象知识教学内容。在地震灾害逃生演练中,“呜——”随着警报声响起,同学们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每个人都严肃认真地对待这次演练。这次防震演练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也为构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为宣讲团成员组织同学们开展地震逃生演练 摄:李慧芳
走访乡村,普及应急知识
7月11日,宣讲团成员们走访了淮南市田家庵区新华村,对当地农户进行走访宣传调研,通过走访交谈了解了农户对气象灾害及应对措施了解程度和当地因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生活生产问题。同时,团队成员向农户提供农业气象防灾的相关建议及预防措施并赠送宣传日历、宣传扇子等实用物品提高农户对气象灾害的储备。通过走访宣传活动,宣讲团成员们不仅将应急知识传递给了更多的群众,也拉近了自己与乡亲们之间的距离。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良好形象。
图为宣讲团成员向当地农户宣传预防气象灾害知识技能 摄:王舒畅
在此次“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的宣讲过程中,宣讲团的成员们从防汛一线深入校园乡村,从巡边村民走向学生孩童,竭力于将防灾减灾的知识技能传播给每一个可能需要的人。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和亲身体验,团队成员们不仅增进了对防灾减灾的认识,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责任和青春担当,为青春年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