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日,武汉东湖学院“筑梦经济人”实践队迎着初升的太阳,踏上了他们意义非凡的社区实践之旅。志愿者们于8:00便分头前往各自的社区站点。他们不仅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不仅积极助力“枫桥经验”的推广与实施,同时为“非遗文化”这一瑰宝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筑梦经济人暑期实践队)
在玉影山社区,他们宛如一群勤劳的蜜蜂,迅速融入到了繁忙的社区工作中。8:30,志愿者们与社区工作人员并肩作战,穿梭于街头巷尾,对社区环境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巡查。他们运用专业的摄影技术,定格下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从老化线路的隐忧到城镇建设的亮点,从未清垃圾的遗憾到市容市貌的整洁,无不透露出他们对社区发展的深切关怀。13:30,他们还深入社区,采集流动儿童的信息,走访了多栋居民楼,为社区管理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了“枫桥经验”所蕴含的基层治理智慧,也激发了他们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的强烈愿望。
(实践队成员采集儿童信息)
而在王秀村,志愿者们则化身为文化的传播者,将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9:10,他们抵达王秀村,随即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竹编体验课。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志愿者们以渊博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为小朋友们讲述了竹编的历史渊源、艺术魅力以及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小朋友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竹编世界。14:20,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小朋友们亲手尝试编织竹片,那专注的眼神、灵巧的手指,无不彰显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下午,志愿者们又带领小朋友们体验了非遗扎染技艺。五彩斑斓的布料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幻出各种图案和色彩,一张张优美独特的扎染作品应运而生。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见证了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与发扬。
(与小朋友们一同体验竹编) 与此同时,在杨漕村,另一场文化盛宴正在悄然上演。9:00,志愿者们抵达杨漕村进行彩排,为下午的活动做足了准备。下午时分,他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纷呈的课程。13:50,首先是非遗竹编课程,志愿者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竹编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并引导小朋友们亲手尝试编织。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小朋友们逐渐掌握了竹编的要领,编织出了一件件精美的竹编作品。15:00,紧接着是“小火箭”化学实验课,志愿者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小朋友们领略到了化学的神奇与魅力。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小火箭”成功“升天”,那一刻的喜悦与惊叹成为了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实践队成员耐心指导主编制作) 夜幕降临,全体志愿者在玉影山社区集中用餐并召开了全体会议。会上,大家纷纷发言交流心得体会,对当天的活动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同时,他们还安排了第二天的活动计划,确保整个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饭后,志愿者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前往社区进行流动儿童信息采集的收尾工作,走访了更多的居民楼,为社区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走访后整理数据)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区服务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之旅和社会实践锻炼。志愿者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不仅加深了对“枫桥经验”的理解与认识,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秉承这一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更多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文字:谭秉煜
摄影:朱佳杰
审稿: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