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岳西高腔----青阳乡的遗响

    2024-07-27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岳西高腔,又称高腔,其源于明代青阳腔,具有青阳腔的演唱形式,明末清初沿潜水传入岳西山区,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岳西高腔现存剧目近 300 出,基本收编于《青阳腔剧目汇编》,可分为“喜曲”和“正戏”两大类。“喜曲”现存 70 余出,可分为赐福、庆寿、送子、进宝、灯会、家教、贺屋、贺婚、饮宴等 10 个类别,之所以称为“喜曲”,是因为唱词多为喜庆、吉祥之词,主要在各种民俗活动里出现。
 
        清乾隆、嘉庆之间,开始组成班社公开演唱,田头乡柳畈村的柳荣获( 1784—1839,清优廪生)的七位胞兄弟组成高腔围鼓班,在当地公开演唱并收徒传授。目前,岳西高腔民间班社分布在岳西境内各个乡镇,通过政府扶持、群众自发的方式已建有 10 多个民间班社,班社成员由主要是乡村百姓构成,因此岳西高腔的班社呈现半职业性、半班社的特点。岳西高腔之所以能源远流长,高腔剧目之所以能保存完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俗”必应,它的曲谱、唱风深深地融入到了当地地域文化之中,让世代人们为之传唱。岳西高腔与岳西地区的民俗活动两者相互交融,将岳西民俗活动通过戏剧演出形式去完成,并且不进行商业性演出。岳西高腔参与民俗活动的戏曲演出既具有庄严性又具有民众娱乐性,所以既受到官方和社会各阶层的推崇又符合各类民俗事象和各阶层人物的审美需求。

此图为岳西高腔剧目表演图片
 
       在岳西高腔的所有曲目中,正戏所占的比重最大,也是岳西高腔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据统计,现存正戏曲目多由元、明时期的传奇改编,如《金钗记》《白兔记》《清风亭》等,这些传统曲目在我国民族艺术领域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成就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岳西艺人,其中不乏一些没有留下名字的正戏创作者。 尽管岳西高腔的影响力不能与元、明时期的传奇相提并论,但是,在曲目创作者与表演者的努力下,岳西高腔的艺术成就堪称辉煌。
       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 其核心都在于传承,岳西高腔这种片段式的曲目传承形式,并不表示该剧种走向衰败,反而是对传统艺术作品的提炼,使传统艺术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尤其是明代时期绝迹的部分刊本,却能够在傅芸子、王古鲁等学者的力下从海外寻回,经民间传抄后流传至安徽岳西县境内,并被改编成为岳西高腔中的经典剧目。 即便是战争年代,岳西人依然保留着大多数剧目的手抄本,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研究保存下宝贵的资料。
       相信在岳西高腔的一代代繁华的歌声中,不断奏响岳西县传统文化的篇章,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讯员 陈娅)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